《阿Q正传》读后感15篇.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Q正传》读后感15篇

《阿Q正传》读后感1

在老桂给孩子买药,用的“药”是上面流着中国革命战士鲜

血的馒头,而他人看见了此景,非但不给予同情,反而高兴地说

他们该杀。

在鲁迅的记忆中的家乡和家乡的对比,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革命前后农民痛

苦生活的现实。

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农民,他一无所有,命运十

分地悲惨,而更令人心痛的是:他竟对统治者的压榨麻木健忘,

自轻自贱,他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狡猾又无赖,别人欺负他,

他什么也不敢说,不敢反抗,不敢面对,过后,就去欺负比自己

弱小的人,他狂妄自大,进了几回城,就瞧不起庄稼人,嘲笑他

们没有见识,认为男女之间不会有正事,凡是不符合本庄老例的,

他却看不惯国际歌,阿Q就是这样的一个畸形人物。

最后,阿Q被人冤枉至死,然后看客反而认为枪毙比不上杀

头好。

表现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些人,没有同情心,没有道德。

《阿Q正传》读后感2

这种日子若是放别人身上,肯定活不下去,但我们的阿Q先

生却能活得好好的,并且还能给他人灰暗的生活添一点亮丽的色

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精神胜利法——阿Q唯一的精神武器。

和人家打架,被拽着辫子撞墙,他这样安慰自己:儿子打老子;

追吴妈未果,他窝在破庙里安慰道:脚太大,配不上自己。凭着

这精神胜利法,阿Q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利中坚强地活了下来。

阿Q其实也不是老被欺负,有时候他也会主动找一些可怜人

欺负一下:在看到小尼姑时他跑过去调戏人家;见到小D时,他

又去找人家大家。所以阿Q属于那种欺软怕硬的可怜人,而可怜

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阿Q正传》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阿Q正传》这本书,第一章还没读到一半我

便被次书吸引了,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__主要讲了“穷人”阿Q的生活,他被人一欺再欺,有一次

因为喝了一点酒,不小心触犯了“吴妈”,就被赵太爷的儿子“秀

才”用那么粗的竹杠打了一顿。还有一次阿Q去赌博,赢了钱,

却被人打晕后将钱抢光。

最后,闹革命了,阿Q也想参加革命,可钱太爷的儿子——

“洋鬼子”不让他参加,最后还被人送去了枪毙……

这本书真正的写了一个中国人的精神,灵魂。阿Q,一个拥

有真正中国人民的气魄的男子汉,虽然有时他会调戏一下人,但

他的内心是善良的,他曾经偷过东西,但他也是为了生活,迫不

得已的。文中不还提到了他再也不敢偷了吗?

我们要学阿Q,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阿Q正传》读后感4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著作之一,语言风趣幽默、生动

活泼,把主人公阿Q自我安慰、封建迷信和不敢面对现实的性格

描写地淋漓尽致。

阿Q是一个典型的贫穷流浪者,过着整天被人欺负,又不能

还手的生活,可就是这样他也能过得逍遥自在。作者在第二章《优

胜记略》中写道:“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村民,他都不放在

眼里。”

正是因为这样,阿Q才无论遇到谁来欺负他,他都能自我疗

伤,即使被迫说自己是“畜牲”,他也能认为和第一次当秀才一

样。刚赚来的大洋丢了,他第二天就能忘。

《阿Q正传》读后感5

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用讽刺

意味的手法写出国人病态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阿Q正

传》读后感200字。我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人权

以及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个要

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这个方面来讨论。“精神胜利法”是

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

胜利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

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能够转身就跑。

《阿Q正传》读后感6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记述了流

浪雇农阿Q的故事。

小说重点描写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遇到家乡有钱有势

的赵太爷,他认为“我的儿子将来比较阔的多”;被人打了,他

便想象是被自己“儿子”打了,觉得世界没了伦理;进城回来后,

他一面讥笑乡下人见识短,一面又鄙薄城里人的习惯“可笑”……

他以上的种种做法,仅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作者通过“精神

胜利法”揭示了当时中国国民的普遍特征,批判了这种自我麻醉、

逃避现实的病态心理。

阿Q向往革命却不明不白地被枪毙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