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附带答案和解析).docx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附带答案和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20页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附带答案和解析)

(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A.骨制凿刀

?B.燧石石器

C.碳化稻粒

D.彩陶残片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可知,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两处遗址时代相同,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彩陶,因此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彩陶残片,D项正确;A项的骨制凿刀、B项的燧石石器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不属于仰韶文化的特征,排除;C项的碳化稻粒出现在河姆渡遗址,不属于仰韶文化的特征,排除。

2.表1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

表1

人物

内容

将军冯邕之妻元氏

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

长乐长公主元瑛

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

乐安郡公主元仲英

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

表1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

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

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

【答案】D

【解析】通过墓志内容可知,当时墓主女性均符合儒家所提倡的“三从四德”的要求,成为女性的道德楷模,这说明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D项正确;墓志内容强调的是女性符合儒家伦理道德,而不是门第观念,排除A项;墓志内容属于儒家文化范畴,没有涉及因俗而治政策,排除B项;墓志内容属于女性墓志,墓主均符合儒家伦理道德,并没有体现礼仪规范,排除C项。

3.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

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

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

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经科考试只要求帖经,不求文义,导致士子只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从而使“专门业废”“传授义绝”,也就是说,归崇敬上疏强调的是科举考试改革帖经的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内容需要改变,没有强调复兴儒学,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明经科考试的不合理,没有强调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科举考试的内容需要改革,没有强调官学教育的重要性,排除D项。

4.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教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

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

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

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答案】B

【解析】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将赦书由刑部摹印颁行,通过楷书书写并经勘读后雕版印刷,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抄录过程中的错误,确保政令的准确传达,从而提高国家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这也意味着朝廷文书处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5.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

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眷

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

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可知,当时市场上商品贸易繁荣,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界限。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元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界限。A项是反映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诗句,与材料可互证,A项正确;B项是反映隋朝大运河的诗句,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是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京城萧条的诗句,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D项是反映南京地位变化的句子,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6.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可知,左宗棠的建议旨在通过设立汉族学校,教授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