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

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A.耕作方式发生变革 B.社会等级结构瓦解

C.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D.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前期到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力牛耕逐渐得到应用,牛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力,所以战国时期,各阶层的主要肉食来源中没有了牛,由此可以推知战国时期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战国时,社会等级结构并没有瓦解,排除B项;战国时期,贵族阶层也没有消失,排除C项;肉食来源的变化并不能体现商品经济趋于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2.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

论述

著作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

晁错《论贵粟疏》

“(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A.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B.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

C.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

D.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类、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杜佑引用的论述都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基础是社会教化的前提,没有涉及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排除A项;“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表现经济是社会教化的基础,“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经济基础与社会治理,而“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政治改革失败后,他们的济世热情逐渐消减,情怀归于平静含蓄,同时坚持人的行为处事应符合当时政治伦理秩序。正如诗人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他把对“平淡”诗歌境界的追求阐述得十分清楚。据此可知,宋代艺术创作()

A.注重理性原则和教化功能 B.彰显文人大夫的价值趋向

C.蕴含世俗文化的创作风格 D.凸显理学的主流意识形态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表现出“平静含蓄”,以及“符合当时政治伦理秩序”并把“平淡”诗歌境界的追求阐述得十分清楚,说明宋代艺术创作注重理性原则和教化功能,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人士大夫政治改革失败后,不是一般的文人大夫的价值趋向,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符合世俗文化的特点,排除C项;南宋时期,理学逐渐成为官方正统哲学。理学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据记载,“成化以前世,无刻本科举时文。”成化年间杭州通判沈澄编《京华日抄》,“甚获重利。后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黄宗羲在《明文海》中引用嘉靖年间李濂在《纸说》里的话:“比岁以来,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这些现象折射出()

A.科举选官的完善 B.印刷技术的提高

C.专制集权的强化 D.世俗观念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成化到嘉靖年间,从“无刻本科举时文”“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到“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这反映的是明朝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后,考生大量购买程式化的时文来应对考试,思想控制进一步加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