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汇报人:日期:

引言症状识别与分布病原与传播途径防治措施防治效果与展望参考文献

引言01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可导致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减产,从而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造成威胁。降低小麦产量该病可导致小麦籽粒中产生毒素,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口感,甚至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影响小麦品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其他病害的传播,如黑穗病、锈病等,进一步危害小麦的健康生长。传播其他病害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预防病害传播通过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以有效地预防其他病害的传播,保护小麦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防治小麦赤霉病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民收入通过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性

症状识别与分布02

苗枯、穗枯和茎基腐苗枯是小麦赤霉病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幼苗基部变软、黄化,进而枯死。穗枯则表现为麦穗上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的水渍状斑,后期可形成黑色小颗粒。茎基腐则表现为茎基部产生黑色或深褐色的腐烂斑。叶片枯黄叶片上可能出现水渍状斑,然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整片叶子枯黄。穗部畸形小麦赤霉病会导致麦穗畸形,如麦穗部分或全部萎缩、干枯等。症状识别

分布范围小麦赤霉病在世界各地的小麦种植区都有分布,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在中国,该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其中华东和华中的一些地区是重病区。环境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土壤湿度、小麦品种等有关。在温暖潮湿、排水不良、土壤肥力不足或过量施肥等条件下,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更为严重。小麦赤霉病的分布

病原与传播途径03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是Fusariumgraminearum,属于真菌界,无孢目,镰孢属。病原菌症状危害小麦赤霉病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等症状,其中穗腐最为常见。小麦赤霉病可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产生的毒素污染麦粒,威胁人类健康。030201病原

雨水传播雨水可以携带病原菌,沿农田土壤表层流动,侵染健康的小麦植株。农业操作传播农民在种植、收割等农业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对农具和操作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也可能成为小麦赤霉病的传播途径。气流传播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可以通过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从发病区域扩散到健康区域。传播途径

防治措施04

03及时排水赤霉病的发生与田间湿度有关,及时清理沟渠,保持田间排水畅通,可以降低赤霉病的发生风险。0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赤霉病的发生。02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农业防治

例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可以在小麦抽穗前喷施,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使用生物农药通过使用有机肥、绿肥等,增加田间的有益菌群,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加有益菌群生物防治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也就是在赤霉病菌侵染前,及时喷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掌握防治适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并注意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农药使用说明配制药液,确保药液浓度合适,喷洒均匀,不漏喷、不重喷。合理配药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在高温、高湿天气下长时间喷药,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安全用药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与展望05

生物防治利用拮抗菌株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剂,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化学防治选用内吸性杀菌剂进行拌种和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可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

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结合起来,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害的危害。综合防治抗药性监测新药剂研发绿色防控加强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抗药性监测,及时发现抗药性菌株,指导合理使用杀菌剂。加大新药剂的研发力度,寻找更高效、低毒、环保的杀菌剂,以满足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求。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利用天敌、诱虫板等措施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06

马严,王建新,乔俊卿,等.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160-163.王建新,马严,乔俊卿,等.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160-163.徐海顺,乔俊卿,王建新,等.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160-163.参考文献

THANKS感谢观看

文档评论(0)

juan13882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