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VIP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20课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青龙县八道河总校王厂寄宿制小学廉铁

一、课文品读

(一)作家

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原籍山西,开元进士,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也被称为王右丞。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更通音律。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的成就最高。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后人称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使在送别、纪行一类的诗中,也有写景的佳句。在《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二)作品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的渭城在朝雨乍停时现出的洁净、清爽。天空是清朗的,客舍旁的柳树在细雨的滋润下显出它翠绿的本色.这是完全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中与羁愁别恨纠结在一起黯然销魂的情调,但这恰恰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从晴朗的天空,到洁净的街道,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这句景物描写虽没有“千里黄云”、“北风吹雁”、“寒雨连江”那样的萧瑟.但其送别的愁思却是浸染在“柳树”——这送别诗词中别具意味的特殊意象上。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至唐朝还有“灞陵折柳”的送别典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因此在很多的送别诗里都能看到柳树那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

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情。写的是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诗人的劝酒辞。由于绝句在篇幅上受到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等都一概舍去。但酒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多遍后.朋友上路的时间终于不能不到来,似乎脱口而出的这两句劝酒辞却使强烈的、真挚的惜别之情达到高潮。诗意看似不难,但劝酒中蕴涵的深情对没有离别经历,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来说却不易体会,这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立足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生把握诗句大概意思后,前两句诗实现“入境”:想象一幅“画”,感悟“诗中有画”;抓住一个“柳”,感知诗歌意象。后两句诗突出“悟情”: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根本,引领学生反复涵泳,反复品味,获得情感共振。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并背诵古诗。

2.初步学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学用“仿佛”“好像”“似乎”词语表达想到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由曲入诗

课前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过渡语: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写一首诗谱曲而成。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歌曲《阳关三叠》是当代作曲家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课始播放歌曲《阳关三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色彩,并由曲入诗,为古诗的赏读奠定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读诗知意

(1)引出课题,了解题意

①共同书写诗题。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那么我们刚才的朗读为什么如此悲伤呢?

(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品诗。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渐入诗境,体悟情感。)

(4)简介“柳”的含义

折柳赠别古来有之。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样的诗句。后来人们就常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不舍的意思,因为随风舞动的杨柳最容易勾起人们千丝万缕的离愁,而且“柳”与“留”谐音,柳就成了离别的象征。

(板书:愁情)

⑤解释“愁情”。

(图文介绍)这就是阳关。阳关以西便是大漠茫茫,黄沙漫天,陪伴元二的将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从渭城经过阳关,再到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王维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奉命出使塞外,他深知塞外的苦寒。

⑥师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无故人)

⑦深情演读。

过渡语:别时容易见时难!王维在元二走后的五年便去世了,因此这首诗也是王维与元二的诀别诗。王维与元二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5.拓展延伸

①出示王维诗中的写景名句,学生试着吟诵。

②学生试说画面。

(四)板书设计:

20.

20.《送元二

文档评论(0)

185****9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