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复习资料.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第七章第二节象征主义艺术理论

-、皮德莱尔的“感应说“

()艺术与自然:放弃自然,反对复制

自然,不仅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更指人本身的自然肉体,肉体的自然性。

(二)艺术与道德科学:道德科学不是艺术

道德求善,是宗教的事。科学求真,是哲学的事。而艺术是求美的,所以,科学道德都不是艺术。

(三)艺术的本质:美、忧郁、不幸

“”“"“”“”

艺术是美,而真正的美、纯粹的美是忧郁和不幸。其著作《恶之花》寓意恶之美、病态之美

四)艺术感知:想象力

l、艺木感知就是洞悟宇宙、人生的奥秘。

2、宇宙万物和人生百态都受“普遍相似性”的支配。

3、诗人必须有想象力,去辨认和表述事物之间的普遍关系。

4、想象力是“向所有的精神生动的说话的创造力”

5、想象力就是促动诗人发生感应的能力、前奏。

五)艺术思维和创作:感应与象征

“”

感应,又译应合,曾出现在《恶之花》中,影响深远,被称为象征派的宪章。

l、垂直感应:指由物质客体以及引起的感觉层面到抽象观念和个人情憬层面的运动。(人与大自然的感

应)

2、水平感应:指由一种实在的感知到另一种在同一层面的感知的运动(通感、人与自身的感应)

eg:自然中的万物之间,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人的各种感觉之间等。

两种感应都是强调诗在不同之间把握相似,在无关之间抓住关系的能力。二者各有特点,相互渗透,其

目的是通过意向及其积累,在读者身上再次引发诗人体验过的情感。

总结:歧德莱尔反对复写自然,坚持艺术的独立性,强调官能、想象力。把忧郁、不幸看作高于欢悦的美的特征,

影响颇巨。

二、魏尔伦“音乐、至高至上”的诗歌革新主张(强调诗歌的节奏韵律)

一)土星情节:土星,即人生是忧郁、痛苦、不幸的隐喻。这是魏尔伦诗歌主题的来源和理论基础。

(二)纯粹:自然是诗人心灵的象征性森林,应热爱、领略、洞悟它,以写出意在言外,有“轻松自如节奏”和

“””

绝对形式的纯诗。(纯诗概念没有严格限定和完整体系,但启发了瓦雷里,成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主

要概念。)

(三)音乐至上:即要求诗歌具备音乐性。《诗艺》“象征派宣言”

内容:l、音乐至上,诗歌的音乐性最重要。

2、提倡“奇韵诗“奇数为音节。

3、不要色彩,只要色调。

4、反对讽刺,雄辩。主张把诗歌从理性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音乐性,力图打破作诗枷锁。

三、兰波的“通灵人“理论。

“”

一)者理论:诗人要作为他者观察洞悟自己的思想、精神。

(他

“"

诗人首先不是观察世界,而是内视自身,这是作为通灵人的第一步。

“通灵人“理论:通灵,在各种感觉之间向通,渗透和旃动。诗人只有

文档评论(0)

所谓伊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