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T 153-2015 优质结构钢连铸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docx

YBT 153-2015 优质结构钢连铸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docx

  1.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77.040.99

H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153—2015

代替YB/T153—1999

优质结构钢连铸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Standarddiagramsformacrostructureanddefectsinhighquality

structuralsteelcontinuouscastingblank

30发布2015-04-2015-10-01实施

30发布

201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B/T15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B/T153—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标准。

本标准与YB/T15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更改为:“优质结构钢连铸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扩大了连铸坯尺寸上限:连铸方坯或矩形坯边长由300mm扩大到550mm、连铸圆坯直径由350mm扩大至1000mm;

——增加了大规格方坯的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谱(见附录B);

——增加了连铸圆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谱(见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天津钢管集团股份公司、湖北新冶钢股份公司、首钢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海东、王晓宁、栾燕、李建设、郭艳、徐旭、顾林峰。

本标准1999年8月首次发布。

1

YB/T153—2015

优质结构钢连铸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结构钢连铸坯低倍组织缺陷形貌特征、产生原因、评级原则、评定方法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等连铸坯的横截面酸蚀低倍组织缺陷。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用于评定其他钢类的连铸坯。

本标准适用于连铸坯尺寸范围为:边长为100mm~550mm的连铸方坯或矩形坯、直径为90mm~1000mm的连铸圆坯(以下简称连铸坯)。其他尺寸的连铸坯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YB/T4149—2006连铸圆管坯

3分类和评定

3.1试样显示方法

试样的截取和显示按GB/T226的规定执行。

3.2各类缺陷(或组织)的形貌特征、产生原因及评定原则

3.2.1中心疏松

形貌特征:在酸蚀试样上集中在中心部位的空隙和暗点。

产生原因:钢液凝固时体积收缩而没有足够的钢液补充及最后凝固时气体析集和杂质集聚。

评定原则:根据试样中心部位的暗点和空隙数量、大小及密集程度评定。

3.2.2中心偏析

形貌特征:在酸蚀试样的中心部位呈现腐蚀较深的暗斑,有时在暗斑周围有灰白色带及疏松。

产生原因:钢液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选分结晶的影响及连铸坯中心部位冷却较慢,造成心部的成分偏析。

注:连铸坯鼓肚加重偏析程度。

评定原则:根据暗斑的大小和颜色的深浅程度评定。

3.2.3缩孔

形貌特征:在酸蚀试样的中心部位呈现不规则的空洞。

产生原因:钢液凝固时柱状晶发达及局部柱状晶“搭桥”,中心最后凝固部分集中收缩而得不到钢液补充。

评定原则:根据空洞的大小评定。

3.2.4内部裂纹

3.2.4.1角部裂纹

形貌特征:在酸蚀试样的角部,距表面有一定深度并与表面垂直或与对角线平行,严重时裂纹向内部扩展。

产生原因:钢液在结晶器内、外冷却强度不当及冷却不均,造成连铸坯角部受的应力超过钢的强度。

2

YB/T153—2015

评定原则:根据裂纹距表面的距离、宽度、长度和数量而评定。

3.2.4.2皮下裂纹

形貌特征:在酸蚀试样的边部细等轴晶与柱状晶的交界处产生并沿柱状晶向内部扩展的裂纹。

产生原因:结晶器变形,局部摩擦力过大,对弧不准,结晶器及二冷区冷却不均,连铸坯鼓肚及矫直应力过大。

评定原则:根据裂纹距表面的距离、宽度、长度和数量而评定。

3.2.4.3中间裂纹

形貌特征:在酸蚀试样上裂纹在柱状晶区内出现,并沿柱状晶扩展,弧形连铸的连铸坯中间裂纹垂直于铸坯表面。

产生原因:连铸坯由于冷却不均,出二冷区后表面温度回升产生热应力,在拉坯和矫直时连铸坯受的机械应力过大。柱状晶发达也助长裂纹的发生。

评定原则:根据裂纹的宽度、长度和数量评定。

3.2.4.4中心裂纹

形貌特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