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四川省德阳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权术”“法令”“威势”可知,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韩非。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儒家的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排除;B项道家的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C项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故选D。

2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灭亡,同年唐朝建立,907年被大将朱温所灭,所以时间轴上的①处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到220年,A错误;宋元时期从960年到1368年,C错误;明清时期从1368年到1912年,D错误。

3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吹笛吹口哨舞蹈击节板

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可知,这些陶俑是研究元代杂剧的第一手史料。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4这部著作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出明代一些手工作坊或工场的面貌。这部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天工开物》,A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此书是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医药学方面的内容,B项错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该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与材料“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不符,D项错误。

5李鸿章曾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李鸿章评说的战争是()

A中英鸦片战争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李鸿章强调日本举国一心,而中国则是仅以北洋之力在抗衡。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没有形成上下一心的局面。故李鸿章评说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C符合题意;中英鸦片战争与题干的“倭人”不符,排除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与李鸿章无关,排除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故选C。

6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A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B正确;材料没有报刊的内容,故A错误;这体现不出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故C错误;D项错在“普遍认同”,说法过于绝对。

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