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精品解析:2024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

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亲属制度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其亲属称谓中常带有伯、仲、叔、季等区别字。对此,

《白虎通义·姓名》总结道:“称号所以有四何?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

仲、叔、季也。伯者,长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该制度

()

A.冲击了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B.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团结

C.解决了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D.构建起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周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常带有伯、仲、叔、季等区别字”“长幼兄弟之象也”等信息可知,这

一制度涉及周人宗族内部的长幼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稳定宗族内部的关系,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亲

属制度”“其亲属称谓中”可知,亲属制度并不会冲击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排除A项;宗法制与分封制

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并非单一制度发挥的作用,排除C

项;礼乐制构建起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张骞出使西域后,乌孙国王看到汉使强大,于是派遣使者“献马”,朝贡于汉;大宛国思汉威,“遣子

入侍,质于汉”;安息国闻西汉王朝使者至安息,“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上述材料表明()

A.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密切B.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C.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繁荣D.中原王朝政治局面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乌孙国王看到汉使强大,于是派遣使者“献马’,朝贡于汉;大宛国思汉威,

‘遣子入侍,质于汉’;安息国闻西汉王朝使者至安息,‘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多

国加强与西汉的交流,说明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密切,A项正确;材料表明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密切,材料不能

体现西域各国的民族文化与汉朝文化相互交融,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西汉与西域诸国的官方交往,与沿

线贸易无关,排除C项;材料表明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密切,没有涉及中原王朝政局稳定,排除D项。故选

A项。

3.宋初中央实行“两府三司”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两府’”,两府之下,三司

“掌邦国财用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焉”。这一体制()

A.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B.导致中枢权力发生转移

C使中枢权力相互制衡D.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府三司”体制分散了相权,强化了皇权,A项正确;中

枢权力发生转移的表现是枢密院地位的下滑以及权利的转移等,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二府三司制”的作用,

排除B项;宋朝的“两府三司”体制使中枢权力相互制衡,但是“中枢权力相互制衡”是手段,不是其根本

目的,其根本目的是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排除C项;宋代官僚队伍庞大,权力分割过细,不利于行政效能

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4.在义利关系上,李贽不同意董仲舒提倡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

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考虑,只不过情况不同、功利大小有所差别。李贽还认为天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

活当中,不在天边的庙堂里,更不在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