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突破六 跨学科与模型制作(解析版)-【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docx

题型突破六 跨学科与模型制作(解析版)-【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题型突破六跨学科与模型制作

初中生物所学的跨学科与模型作答这部分分为跨学科(将生物与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模型制作(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用模型表示出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解题方法:

解答跨学科题目时,要抓关键内容,快速定位到要考查的生物学知识;

解答模型制作题目时,要观察模型,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分析出模型的每一个部分所代表的什么结构,以及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

考向一.跨学科学习

(2022?阳泉)[识图作答]

聚焦马铃薯

小林同学在读一本英文科普书时了解到,世界“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是全世界120多个国家13亿人的主粮,因此其安全、品质和产量事关重大。

如图是该书中的一幅马铃薯图片: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内填图中标号):

(1)A过程所示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该马铃薯植株的生殖器官有[④]、[⑤]、[⑥](前三空可换位)。图中所示的“Seed”来源于“Flower”中的胚珠(选填:子房壁;胚珠)。

(3)2021年6月24日《细胞(Cell)》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黄三文团队培育出一种用种子繁殖的杂交马铃薯新品种——“优薯1号”。用种子繁殖与A过程所示生殖方式相比,优势之一是,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选填:能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因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较强。

(4)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叫做“致病疫霉”的真菌寄生引起的,可导致马铃薯大幅减产。由此可推测,这种真菌是靠马铃薯体内的有机物(选填:自己制造的有机物;马铃薯体内的有机物)生活的。

(5)除了培育新品种和防治晚疫病外,请你再提出一种有利于马铃薯增产的措施:合理密植。(任答其中一种即可,其他合理亦可)(提示:可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分析】(1)有性生殖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2)图中的①Root的中文是根,②Stem的中文是茎,③Leaf的中文是叶,④Flower的中文是花,⑤Fruit的中文是果实,⑥Seed的中文是种子。

【解答】解:(1)A过程是用马铃薯的茎来繁殖,没有精卵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图中④Flower是花,⑤Fruit是果实,⑥Seed是种子,花、果实、种子有植物的生殖有关,是植物的生殖器官。“Seed”(种子)是由“Flower”(花)中胚珠发育而来,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3)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将父母本杂交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式。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因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较强。

(4)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靠马铃薯体内的有机物来生活,属于异养。即这种真菌是靠马铃薯体内的有机物生活的。

(5)除了培育新品种和防治晚疫病外,有利于马铃薯增产的措施还有:合理密植;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开花季节在田间放飞蜜蜂,帮助花传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松土。

故答案为:(1)无性生殖;(2)④;⑤;⑥;胚珠;(3)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4)马铃薯体内的有机物;(5)合理密植等(合理即可)。

(2023?云南)为探究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制作了模型。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该模型装置,光源位置固定不变,注射器注水可使水透镜的曲度(凸度)增大。此时,图乙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透镜折射,在光屏上形成了清晰的物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光屏模拟的是图甲中③,③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B.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是因为改变了图甲中④的曲度(凸度)

C.若光源形状为“p”,则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应为“p”

D.若向水透镜内注水,物像应向靠近水透镜方向移动

【分析】(1)图中的①巩膜、②脉络膜、③视网膜、④晶状体、⑤玻璃体。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解答】解:A、图乙中光屏模拟的是图甲中③视网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是视觉形成的部位。A错误。

B、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是因为调节外界物像反射的光线投影在视网膜上。B错误。

C、若光源形状为“p”,则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应为“d”。C错误。

D、若向水透镜内注水,使水透镜的曲度变大,物像应向靠近水透镜方向移动,才能投影在光屏上。D正确。

故选:D。

(2023?广西)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为了理解眼卫生保健知识,老师组织同学们依据物理成像原理制作了一个可调节的眼球结构成像模型。用注射器控制水透镜中水的含量,调节水透镜的曲度(向内推注射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书籍、案列评析、合同PDF、医学电子书、教学设计、课件、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