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备考引领;阶段特征;考点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2.科举制

【观点】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国史大纲》);背景;影响;【补充】庶族

又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大多为中小地主。东晋末至南朝,由于士族腐化失能导致衰落,庶族兴起并逐步执掌军政大权,皇权政治回归常态。魏晋南朝时朝代更替即是士族与庶族势力消长的过程。唐太宗《氏族志》、武则天《姓氏录》更是提高了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图解】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拓展】科举制历史沿革;视角1三国时期的人才观(2022河北高考)

史料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魏文帝黄初(220—226)年间,“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其著述除《人物志》以外,大部分已经散佚。《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才的著作。在鉴识人才上,刘劭把人的精神、感情、筋腱、骨骼、气息、脸色、仪表、容貌、语言概括为“九征”,即人的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兼德之人,更为美号。”在人才使用方面、他认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要“量能授官”。

魏明帝时,刘劭“与议郎庾嶷、苟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景初(237—239)年间,因“王纲之弛颓”“治典阙而未补”,刘劭奉诏制定《都官考课》七十二条。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刘劭传》等;根据史料,概括刘劭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刘劭的人才观。(12分)

答案:贡献:整理儒家经典;提出鉴识、使用人才的理论;修订律令;制定官员考核条例。(6分)评述:重视道德,认为人的道德会通过其外在表象体现出来;主张量才用人;在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情况下,刘劭的人才理论为当政者选拔人才提供借鉴。(6分);视角2认识科举制(2019上海高考)

史料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根据史料,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6分)

答案:原因:门阀势力/高门/华族/贵族/逐渐形成,垄断仕途/不利选官制度/按门第选官,隋唐时期采取科举制度加以纠正。(2分)正面影响:抑制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加强统治基础;(1分)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网罗人才/使得寒门有机会/扩大了仕途/更加公平公正/使得机会均等。(1分)负面影响:科举所考内容如声韵、帖诵等与实用差距甚大/不实用/死板/脱离实际;(1分)选才标准单一,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遗逸”难得;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属/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1分);【解析】从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废除九品中正制,到唐高祖武德七年恢复,中间相隔近30年,这期间实行的是科举制,使得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逐渐改变。武德七年重新恢复九品中正制,也只存在3年,最终还是被再度废除,所以这一过程本身反映了世家大族没落的趋势,故选A项。;2.(2021江苏高考)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3.(2023重庆高考)唐后期,科举放榜后,新科进士一般会到主考官府邸谢恩,称为“拜主司”。“主司列席缛,东面西向。主事揖状元已下,与主司对拜。”三日后,再次前往谢恩,称“曲谢”。这一现象会导致()

A.文官之间易结朋党 B.官员施政能力下降

C.官场礼仪更加繁琐 D.官吏考核制度变革;考点二三省六部制;【观点】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钱穆《国史新论》);渊源;特点;【图解】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视角3中央决策体系的完善

史料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线高中教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高中一线教学,可提供高中各个学科的授课资料,高考复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