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褐斑病防治.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向日葵褐斑病防治2023-11-11

CATALOGUE目录向日葵褐斑病概述发病原因与规律防治方法防治实践与效果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

01向日葵褐斑病概述

定义向日葵褐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叶部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灰黑色小点。定义及症状

分布向日葵褐斑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但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甘肃、*、内蒙古等向日葵产区。危害该病可导致向日葵叶片早枯,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从而降低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分布与危害

向日葵褐斑病的病原菌为菊苣壳针孢(Septoriachrysanthemi)。病原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萌发后侵入向日葵叶片,引起初次侵染。传播途径病原及传播途径

02发病原因与规律

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下年的初次侵染来源。发病原因病原菌感染不同品种的向日葵对褐斑病的抗性有差异,有些品种容易感染,有些则具有抗性。品种抗性土壤肥力不足,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如锌、铜、硼等,可能增加向日葵感染褐斑病的风险。土壤肥力

褐斑病通常在向日葵生长中后期发生,但可能在苗期也有轻微症状。发病时期传播途径侵染循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可以通过雨水、风和昆虫进行传播,从一个植株传染到另一个植株。褐斑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再次侵染向日葵。03发病规律0201

气候条件多雨、潮湿、阴雨天气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加重褐斑病的发生。土壤因素土壤肥力不足、酸碱度不适宜、土壤质地过于粘重或排水不良等都可能加重向日葵褐斑病的发生。气候与土壤因素

03防治方法

选择对褐斑病有较强抗性的向日葵品种。选育抗病品种避免连作,实施轮作制度,减少病菌积累。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传播。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向日葵的抗病能力。合理施肥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通过接种生防菌,提高向日葵对褐斑病的抵抗力。接种生防菌利用褐斑病的天敌,控制病原菌的数量和繁殖。利用天敌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预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预防为主选择对褐斑病防治效果较好且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施。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并进行合理配制。合理配药化学防治

04防治实践与效果

防治实践轮作制度与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可显著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减轻病害发生。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向日葵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种子处理播种前,使用温水或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浸泡、清洗,以消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传播。及时排水针对雨水较多地区的向日葵种植,注意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湿,降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向日葵的抗病能力。

病情指数减轻实施防治措施后,向日葵植株的病情指数明显减轻,减轻了病害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发病率降低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向日葵褐斑病的发病率得到显著降低。产量增加通过防治褐斑病,向日葵的产量得到了显著增加,提高了种植效益。防治效果评估

VS部分地区缺乏对褐斑病的重视,防治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对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褐斑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问题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05案例分析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向日葵连作,有助于减少褐斑病的发生。调整种植结构实施轮作制度,与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可显著降低褐斑病的发生。轮作选择抗病性强的向日葵品种,从源头降低褐斑病的发生风险。选用抗病品种案例一:种植结构调整与褐斑病防治

案例二:生物农药在褐斑病防治中的应用生物农药的种类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生物农药可用于褐斑病的防治,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内疗素等。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在使用生物农药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使用时间和天气条件等因素。生物农药的优点相比传统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的优点。

1案例三:不同土壤类型与褐斑病发生的关系23不同土壤类型对褐斑病的发生有不同影响,如砂质土和粘土对褐斑病的发生率较高。土壤类型与褐斑病发生的关系通过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减少褐斑病的发生。改善土壤环境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制定适合的防治措施,如对砂质土加强水分管理,对粘土则加强通气性等。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

气候变化对褐斑病发生的影响01气候条件是影响褐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湿度、温度、光照等。案例四密切关注气象预报02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提前做好褐斑病的预防工作。应对措施03在气候条件不利于褐斑病发生时,

文档评论(0)

182****7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