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某女,33岁,大专文化,某国企行政人员,未婚。

来访者在沟通中诉说从小性格内向,格外听话,始终表现良好,格外乖巧,也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忧。但父母要求较严格,特别是上中学后,不仅对学习要求很严,还特别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常常告诫她不要与男孩子来往,间或有男同学找来,总是盘问半天,假期里的活动假设有男同学参与,一般上不会让她去的。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头,观察了男孩子就会脸红,紧急,不知说什么好,有些手足无措。上高中时,暗恋某同学,见了该同学,尤其紧急,可怕与该同学眼神接触,后来进展到只要见了男同学就格外紧急。在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宠爱自己,但都由于恐惊而不敢与他们交往。工作后这种状况更为严峻,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急、恐惊,也因此很少参与单位里的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状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牵强见了,也往往弄的别人很为难。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可怕,

不情愿与人交往,下班后就在宿舍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自己也对自己这种状况不满,屡次想来询问但又对见心理询问师很可怕,在父母的一再鼓舞下,自己前来询问。

心理询问师了解到:上小学前曾经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相互摩挲对方的生殖器,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的打了她的屁股。后来她就忘了这件事,初中讲生理卫生课时,突然想

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自己很坏。并且从今常常想起此事,

怕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同学,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教师,不敢与教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病症有所加重,以至于最终连一般男性都可怕了。这种担忧与可怕严峻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工作岗位调整了屡次,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屡次批判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消灭这种状况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她也情愿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可怕他人知道那件事,可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所以特别可怕与他人目光接触,可怕与他人交往。

对该求助者的分析与推断如下: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病症:

行为:对异性〔继而对同性〕而退缩、回避。

内心体验:性焦虑;道德冲突被唤起焦虑、自责、抑郁心情体验社会功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被破坏。

2、本案最可能的诊断:

按许又教授关于心理冲突性质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最可能的诊断是:〔性道德冲突导致的〕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障碍,属于心理障碍。按许又教授病程、精神苦痛程度、社会功能三维度诊断法,可诊断为神经症。社交恐惧症。恐人症。

3、诊断的依据:

按许又教授心理冲突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求助者冲突为道德性冲突,不属于神经症性冲突。

按许又教授关于从病程、精神苦痛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1〕病程超过10年〔从读大学开头〕,可评3分;

其精神苦痛程度,由于性道德冲突,使自己陷入焦虑、自责、恐人等心情之中,可评3分;

因心情和行为问题,屡次调开工作,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屡次受批判;年过30,仍无法进展恋爱。为此,工作、生活、严峻受损,可评3分。

总分达9分,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惊症,进而进展为恐人症----

社交恐惧。

4、鉴别诊断:

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现有资料中未见钟情妄想病症以及相关的幻觉,对自己的病症有自知力,力图摆脱〕假设在进一步搜集的资料中另有所见,可考虑转变诊断。

5、病因分析:

童年无知的性古怪和性玩耍受到惩罚后,内化为模糊的性道德冲突,这是童年早期阅历,致病内在根源。在性成熟时,生理卫生课堂上,

谈到青年人的敏感话题——性问题,此时,将童年期的、已被遗忘的

性道德冲突激活,形成现实的性道德冲突,导致在性道德问题上产生自罪感,从而使他对异性交往产生心理障碍。

6、做为该求助者的心理询问师,与求助者商定询问目标:

确定询问目标: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谈话法,启发她生疏到早年性玩耍的合理性以及惩罚后的性道德冲突的不合理性,使她确认当前的思维模式有误。使求助者理解到,消退错误认知模式并建立合理认知模式的必要性,以及用合理的认知模式调整她的恐惊心情、使用可量化的行为变化为指标,矫正她的不适应行为,是彻底消退自身心理行为障碍的有效方法。从而使求助者同意并承受上述总体询问目标。在求助者承受了总体询问目标之后,告知求助者,该矫治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1〕进展自我观看,并以内部对话方式使固有错误认知模式明朗化;2〕生疏错误认知模式与病症之间的因果关系;3〕引导求助者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使旧认知模式通过吸取或移植或综合的方式转化为认知模式,并使用内部语言的自我对话方式将认知模式确定下来;4〕用可量化的外部行为作为指标,将的认知模式贯彻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最终矫治不良心情,形成的有效行为。

7、为该求

文档评论(0)

夜~紫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