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宋诗选注读后感20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钱钟书《宋诗选注》读后感

最近正好在学宋代文学,古代文学史老师也每每引用、推荐这本《宋诗选注》,再加上之前了解苏轼时对宋诗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作业一布置下来,我毫不犹豫地就选了这本书买来看了。

《宋诗选注》选取了宋代诗人的部分作品并结合历史揭示了诗歌的内涵。据说,按文学所当时所编丛书的体例,该书本应取名《宋诗选》,作者却特意加上了“注”字,由此可见他对注解的重视程度。作者钱锺书先生受郑振铎先生的指示进行了本书的编撰工作,在参阅大量的文献后完成了这本介绍宋诗的著作。钱先生在每位诗人的具体作品前加入了作者的“小传”,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与作品风格;诗歌的注释总体来说也很丰富。

不同于简单介绍书的缘起,本书的序言先是结合宋代历史介绍了宋诗的社会历史内涵,顺便点出了宋诗的缺陷,然后介绍了本朝人及后代对宋诗的评判,最后才点出了本书取舍的标准以及选择的来源。作者在评判宋诗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关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方面的看法,如文学不是“文件”,“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真实”、“批评该有分寸”、文学的“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等,都显得中肯而深刻。不过,钱先生虽然指出了“六不选”的标准,但是似乎对作品的受众没有明确的把握。作为一套读本丛书中的一部,这本书按理说应该是面向大众的,但是这篇序就写的很严肃,从后面的作家小传、注释中也可以看出一位研究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不知普通读者是否能接受这样一部比较严肃的选本?要说这本书写的很严肃,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似乎一定程度上又消解了这种严肃,华美的文笔也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然而幽默则不够严肃,严肃则不够大众。或许钱先生只是想尽量做的完美,所以引经据典,无所不包,只是未免有些忽略读者了。

作者或许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是一头埋入了这项“任务”,只想着内容完备详尽,所以忽略了读者,忽略了丛书的目标。这种选本本该覆盖选取对象的全貌才是,钱先生也认可了南宋严羽对宋诗的评价,但是“六不选”的标准却排除了这些具有宋诗典型特征的“故实组织成”的诗,所以这样的选集似乎并不能概括宋诗的全貌。但可贵的是,钱先生的注释为这些“朴实无华”的诗增添了不少光彩,下面还会再说,这里不再赘述。

钱先生的幽默语言算是序言的一个亮点,大约是严肃中见可爱。序言第一页就写陆游“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是“仲夏夜梦”,说宋太祖的“卧榻”到了南宋就会“从八尺方床收缩而为行军帆布床”,幽默中透露出作者的委婉讽刺,显得态度不那么苛刻。前面说作者文笔“华美”,主要是说钱先生好用比喻,这一点从序中也可以窥其一角。他将宋诗的不良风气比作诗人间的“流行性感冒”,将对陶诗的附会比作“白昼见鬼”,都是比喻中见幽默,使严肃的文章显得清新生动。古代文论中似乎也有用比喻评论的先例,但是钱先生偶尔也有用力过猛之嫌,如在列举及解释“六不选”的标准时,他用了一连串的比喻,看着就有些过于累赘。一些好理解的标准或许就不必使用比喻,如“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也不选”一条,接着就说这类作品“就仿佛走了电的电池,读者的心灵电线也似的跟它们接触,却不能使它们发出旧日的光焰来”,又是电池又是电线,简直是用更长更复杂的话解释简单的一句,不仅走了弯路,还是崎岖的弯路,未免让赶路人白费了些力气。此外,序中作者文学观念的阐发也是文章的一个亮点。

作家小传是这本书的一个亮点。之所以没用作者序言中所说的诗人“简评”,是因为有些诗人的“评述”并不算“简略”,尤其是王安石、苏轼、陆游、杨万里等一些影响比较大的作家。因为钱先生在对所涉诗人的评述中还注意描绘文学史中的传承与革新,而不仅仅是简单介绍作家的思想与文学风格,所以“小传”的内容不仅仅如“简评”看起来的那么简单。文学史的引入使作家间的承变更加明晰,作者不时渗透的文学观念也给人以启发,语言也间或透露出活泼的调子,所以说作家小传是一个亮点。不过,有时插论似乎过多,有超出诗人风采的势头,比如王安石的小传中有一半的篇幅介绍了“把古典成语铺张排比”的历史及其成因,这样的内容放在序中或许更好些。此外,小传中有关流变的论述总是堆积在一个段落,前面所提的王安石小传中的“插论”就有一页多长,读来未免有些费力,不如稍微拆开,让读者好喘口气。小传中还间或出现“值得注意”“附带一提”的字眼,多是些超出诗的范围之外的补述,不过这到底还在文学的范畴内,多数是为了挽回一点作者的没落名声;然而论严羽的《沧浪诗话》时,写《沧浪诗话》的主张与欧洲诗论、古印度诗论暗合,且古印度诗论口号恰相当于中文的“韵”的巧合,关系就未免有些远了。毕竟不在一个语境,未免有拉扯之嫌。当然,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钱先生对于这个发现的欣喜,或许这也是“书痴”的小小乐趣吧。

钱先生的注释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首先,注释详备,涵盖广泛。注释中既有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又有对诗歌内容安

文档评论(0)

sailor5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