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素材).docxVIP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素材).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素材)

九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

月夜忆舍弟杜甫

作者文常: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有《杜工部集》。

背景资料:

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原文解析及常考题汇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译文】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边防驻军的鼓声响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点评】

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常考问答】

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画面题)

意象:边防驻军的鼓声、边境的秋天、失群的孤雁。

画面:通过描绘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的图景,展示了一幅悲凉寂寥的边塞秋景图。

2、请简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含蓄点明正值战乱这一社会背景;渲染浓重的悲凉气氛;烘托人物沉郁的心情;为下文表达对弟弟的忧思奠定感情基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译文】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点评】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让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在写景的同时,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常考问答】

此句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译文】

皆:都。

无家:杜甫家中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死生:这里指消息。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一方,家已不存,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点评】

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这一联写出了安史之乱中人们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常考问答】

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书:信。

长:副词,经常,常常。

达:送达。

况乃:何况,况且。

寄书信询问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平息。

【点评】

战事频繁,家书难达。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之情。

【常考问答】

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全诗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抒发了内心的焦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和灾难,渴望社会安定。

2、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常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请结合本诗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

在《月夜忆舍弟》中,“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长不达”写出家人分散、不知生死、难通音信;“未休兵写出国家仍未安定,战争还在持续;表现出作者忧国伤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深沉情感。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作者文常: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他擅长近体诗,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官终随州刺史。有《刘随州诗集》。

背景资料: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大历十二年年间(773——777)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