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末端设备分时分容控制策略优化.docx

空调末端设备分时分容控制策略优化.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空调末端设备分时分容控制策略优化

TOC\o1-3\h\z\u

第一部分末端设备特性与分时分容需求分析 2

第二部分分时分容控制策略原理及算法研究 4

第三部分末端设备非线性特性建模与补偿 6

第四部分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设计 8

第五部分分时分容控制系统通信与执行 12

第六部分分时分容控制策略仿真与实验验证 15

第七部分系统能效优化与经济性分析 18

第八部分分时分容控制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20

第一部分末端设备特性与分时分容需求分析

关键词

关键要点

【末端设备特性与分时分容需求分析】:

1.末端设备的类型、特点和运行特性直接影响分时分容策略的实施。例如,风机盘管(FCU)具有加热和制冷功能,且响应速度较快,适合分时分容控制;而天花板辐射板则响应速度较慢,更适合分时段和分区域控制。

2.末端设备的容差范围和控制精度也需要考虑。不同末端设备对温度、湿度和室内空气品质(IAQ)的控制精度要求不同,这决定了分时分容控制策略的灵活性。

3.末端设备与系统其他部分(如冷源、热源等)的匹配度影响分时分容效果。分时分容策略需要考虑末端设备与系统其他部分的协调运行,以确保系统效率和稳定性。

【分时分容需求分析】:

末端设备特性与分时分容需求分析

末端设备特性

末端设备是空调系统中将冷/热量传递至空间的装置,其特性直接影响分时分容控制策略的设计。常见的末端设备包括:

*风机盘管(FCU):由盘管、风机、过滤器和控制器组成,通过风机送风经过盘管,实现空气调温。

*冷梁:一种辐射末端设备,利用水循环或冷媒蒸发在梁内表面产生冷辐射,对空间进行降温。

*吊顶风口:安装在吊顶中的出风口,通过喷射冷/热风实现空间调温。

分时分容需求

分时分容控制是一种动态调节末端设备冷/热量的分配方式,以满足不同的空间负荷需求。末端设备的分时分容需求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空间热/冷负荷变化:空间的热/冷负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人数、设备发热、阳光辐射等,会随着时间变化。

*设备能量效率:不同末端设备的能量效率不同,在部分负荷下,可能存在能耗浪费的情况。

*舒适度要求:不同的空间对舒适度的要求不同,如温度、湿度和气流组织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末端设备特性与分时分容需求的关系

末端设备特性与分时分容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

*FCU:FCU的冷/热量输出能力可通过调节风量和盘管水流量进行调节,适合于分时分容控制。

*冷梁:冷梁的冷量输出能力受冷水流量和表面温度的影响,可通过调节冷水流量或开启/关闭不同的梁段实现分时分容。

*吊顶风口:吊顶风口的冷/热量输出能力受风量和出风温度的影响,可通过调节风量或阀门开度实现分时分容。

分时分容控制策略优化

分时分容控制策略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末端设备的特性和分时分容需求,通过对末端设备的合理选择、控制方式的设计以及运行参数的优化,实现节能和舒适度的提升。

*末端设备选择:根据空间负荷特性,选择合适的末端设备类型和规格。

*控制方式设计: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实现末端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运行参数优化:通过对风量、水流量、出风温度等运行参数的优化,提高分时分容控制的效率。

第二部分分时分容控制策略原理及算法研究

分时分容控制策略原理

分时分容控制策略是一种先进的空调系统控制技术,旨在通过优化末端设备的制冷/制热容量和运行时间,提升系统的节能效率和舒适度。该策略基于以下原理:

*分时控制:将空调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或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控制,以满足不同区域的个性化需求。

*分容控制:通过调节末端设备的流量或功率,实现设备容量的动态调节,以匹配实际负荷需求。

分时分容控制算法研究

分时分容控制算法的核心目标是优化系统节能效率和舒适度,并实现以下功能:

*负荷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测量,预测不同区域的负荷变化。

*容量匹配:根据预测负荷,动态调节末端设备的容量,以实现供需平衡,避免设备过载或欠载。

*优化运行时间:通过启停末端设备或调整设备运行模式,优化系统的运行时间,以最小化能耗。

分时分容控制算法的研究重点包括:

*负荷预测算法: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指数平滑、支持向量回归(SVR)等算法,提高预测精度。

*容量匹配算法:基于模糊逻辑、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MPC)等算法,实现精准的容量匹配。

*优化运行时间算法:采用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粒子群优化等算法,优化设备启停顺序和运行模式。

分时分容控制算法性能评估指标:

分时分容控制算法的性能评估指标主要包括:

*系统能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