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专制制度的强化与统治危机初显 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VIP

明清时期专制制度的强化与统治危机初显 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

专题四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10讲明清时期专制制度的强化与统治危机初显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

(2)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4)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总体: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继续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新的经济、思想因素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前夜。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制度走向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市民文化繁荣,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有所质疑和冲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民族:通过战争、和议、册封、设置机构等多种措施,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从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潮流。我国沿海地区遭到外国势力尤其是西方势力的侵扰。

考点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复习重点

(1)明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对西藏和东北的治理。

(3)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侵占台湾。

(4)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措施。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二、明朝的制度建设

(一)中央机构——废丞相、设内阁、宦官专权

1、废丞相(明太祖朱元璋)

原因:①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教训。

②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③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丞相权势过大。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影响:积极:防止权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初期提高了行政效率。

消极: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效率低;皇帝独断,易决策失误。

2、设内阁(明成祖朱棣)

发展历程:

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运行机制: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特点:①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咨询顾问的内侍机构,无权决策;②权力源自皇帝。③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阁权的大小由皇帝意旨而定④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最后决定权、否决权在皇帝

明代内阁有一定权力,且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内阁在运作过程中,会对皇权产生一定的约束。明朝后期,很多时候内阁都在履行宰相职权。内阁在诏敕的起草、奏章的票拟批答、诏敕的下发等环节中均发挥着审查约束作用,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这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3、宦官专权——司礼监

原因:皇帝防范内阁权重,不分皇帝怠于政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表现:①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③官员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二)地方行政——废行省,设三司

形成省(“三司”)、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行政)、按察使司(监察)、都指挥使司(军政)(“三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提高行政效率。

(三)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选官制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和僵化(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制;南北分卷;考试内容固定:八股文、四书五经)

南北榜争反映的问题:①“南北榜争”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举录取的公平性问题;②明朝最终按地域分配进士名额的做法,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缓和矛盾,巩固明朝统治,为后世借鉴。

2、监察制度:督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

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3、考核制度:①考满: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②考察:分外省官员的朝觐考察和京官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四)户籍与赋税制度

1、户籍: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

2、赋税:明初:分夏税、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