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储量预测与评价.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石油储量预测与评价

TOC\o1-3\h\z\u

第一部分石油储量预测基础原理 2

第二部分石油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5

第三部分地震资料储量预测方法 7

第四部分井测资料储量预测方法 9

第五部分模拟技术在储量预测中的应用 13

第六部分储量预测模型评估与选择 16

第七部分储量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 19

第八部分储量预测结果综合评价 21

第一部分石油储量预测基础原理

关键词

关键要点

基本储量方程

1.石油地质储量=已发现储量+未发现储量

2.已发现储量=探明储量+可能储量+预计储量

3.未发现储量=剩余勘探潜力+剩余开发潜力

储量预测的基础资料

1.地质资料:地质构造、地层层序、储层物性、含油层分布等

2.工程资料: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生产资料、注水资料等

3.统计资料:历史生产资料、经济评价资料、油价波动趋势等

储量预测方法

1.体积法:根据储层体积和含油性计算储量

2.指标法:根据已知指标和经验公式估算储量

3.模拟法: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储层的流体流动和储量变化

储量评价值

1.储量的准确性:受数据质量和预测方法影响

2.储量的经济性:考虑油价、开采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

3.储量的风险性:勘探风险、开采风险、经济风险等

储量预测的趋势

1.高分辨率数据:地震、测井、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更精细的储层信息

2.数值模拟技术:计算能力和算法的进步提升储量预测精度

3.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处理海量数据,优化储量预测模型

前沿研究

1.多学科融合:整合地质、工程、数学、计算机等领域的知识

2.概率储量预测:引入不确定性因素,给出储量分布范围

3.动态储量预测:考虑时间因素,预测储量在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变化

石油储量预测基础原理

1.构造地质模型

*确定储层层位、面积和厚度。

*构建地质模型,描述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和流体分布。

*确定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含油饱和度。

2.确定初始储量

*计算原油体积:V=7758×A×h×Φ×(1-Sw)

*V:原油体积(桶)

*A:储层面积(英亩)

*h:储层厚度(英尺)

*Φ:储层孔隙度(小数)

*Sw:储层水饱和度(小数)

*计算初始可采储量(OIIP):OIIP=V×RF

*RF:采收率(小数)

3.储量动态分析

*分析储层驱替机制和流体流动规律。

*建立储层模拟模型,预测储层的生产行为。

*确定产量递减曲线、累积产量和最终可采储量(EUR)。

4.地震勘探

*利用地震波声学阻抗差异探测储层。

*确定储层结构、厚度和流体分布。

*提供储量预测的补充信息。

5.测井技术

*利用测井工具测量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和流体参数。

*确定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含油饱和度。

*提供储层分布和储量预测的关键数据。

6.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数据建立储层属性与储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和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进行储量预测。

*提供储量预测的不确定性估计。

7.类比方法

*比较相似地质特征的已开发油田。

*推断未开发储层的储量和生产潜力。

*提供储量预测的初步估计。

8.经济评价

*评估储量预测的经济可行性。

*考虑生产成本、石油价格和市场需求。

*确定储量的商业化潜力。

储量评估的不确定性

储量预测存在固有误差,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

*测井参数的误差

*流体流动机制的复杂性

*采收率的未知性

*市场条件的变化

为了减轻不确定性,需要采用综合方法,包括多种预测技术、敏感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第二部分石油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关键词

关键要点

【储层孔隙度分析】:

1.孔隙度是储层中有效储油空间的比例,影响储层的蓄油能力。

2.储层孔隙度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岩溶作用等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压汞分析、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

3.孔隙度分布和类型分析有助于确定储层的渗流特性和储油潜力。

【储层渗透率分析】:

石油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石油储层物性特征,是描述储层物理性质和储油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于石油储量预测与评价至关重要。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含油饱和度、不可采收储量等。

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所有孔隙空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反映储层储油空间的多少。孔隙度分为原生孔隙度和次生孔隙度,原生孔隙度主要由沉积环境和岩性决定,次生孔隙度主要由后期构造作用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