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双语高级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双语高级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现实,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以多样性。我们固然不必保留辫子或者“三寸金莲”以供猎奇者玩赏,但中国文化自有其无法“欧化”的特殊的魅力,中国文化的更新也自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所谓世界文化的同化、融合、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事实上,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现自己。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人们在接触另一种文化时往往如此。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洞见”,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因此,我们既不能要求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地道”地理解中国文化,也不能要求中国人像外国人一样理解外国文化,更不能把一切误读都斥之为“不懂”“歪曲”“要不得”,其实,误读往往在文化发展中起很好的推动作用。如茅盾解读尼采的权力意志“唯其人类是有这‘向权力的意志’,所以不愿做奴隶来苟活,要不怕强权去奋斗。要求解放,要求自决都是从这里出发。倘然只是求生,则猪和狗的生活一样也是求生的生活”,这样的解读显然一方面丰富了主体文化,另一方面又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客体文化的应用范围和解读方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误读都会产生积极作用,有时候,误读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悲剧性后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梁启超先生曾到欧洲游学,亲自体察了西方的文化现状。回来后写了一本《欧游心影录》,认为西方濒临精神危机,几乎已是朝不保夕,因此大声疾呼,要以中国的“精神文明”去拯救西方的“物质疲惫”。结果并未拯救别人,倒是国内崇奉国粹、热心复古的浪潮大大盛行起来,延缓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全球信息社会的来临,各种文化体系的接触日益频繁;由于西方发达世界进入后工业社会,在精神方面的自省,并急于寻找文化参照系以寻求新路和反观自身;也由于东方社会的急速发展,逐渐摆脱过去的边缘从属地位,急于更新自己的思想文化,在现代语境中重新发现自己,东西文化都将在二十一世纪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摘编自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材料二:

汤用彤先生曾历数了外来思想的输入往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即“因为看见表面的相同而调和”“因为看见不同而冲突”“因再发现真实的相合而调和”。

应该强调的是,古代中华文明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古代农业文明,内容丰富,理念、体制与运行机制皆甚为完备,因而具有很强的相对稳定性,其核心部分更是稳定到带有某种保守或顽固的性质。因此,当外来文化系统,特别是异质宗教传入的时候,很容易彼此发生碰撞。古代历史上两次流入中华的外来的高水准的文化,与中华固有的文化传统之间,有着相当深的文化间隔阂与异质,可以称之为文化沟。如何跨越文化沟,就有了共同的轨迹可寻。

这个共同的轨迹,就是一种文化作伪,即变幻本文化的色彩,甚至披上一件容易与对方文化混同的迷彩服,暗渡陈仓,使对方文化本质的固守警觉性神经遭到麻痹,从而达到向对方渗透、流播的目的。不难看到,无论是汉魏以来佛教文化的传入,还是晚明基督教文化的传入,都是采用这种手段。东汉时期中国典籍的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初期来华的佛教,将自己装扮得与黄老并无二致,因而获得进身之阶,在楚王刘英的上层文化圈内得其所哉,甚至得到了汉明帝的认可。

事实上,这种麻痹对方的手段是一种双刃武器,往往也会麻痹自己。当你变幻色彩,企图通过混同对方的办法进行渗透时,实际上也在使自己悄悄地发生异变,在适应对方文化环境的同时,自身也在发生某种质的变化。佛教传入中国,特别是传入中原地区以后,逐渐实现了它的中国化,从而展现了它文化系统内核的魅力,它与儒学相互渗透影响的结果,使之深深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还有一种现象,叫作文明或文化的误读。或也可以称之为文明或文化的错误认同,一般发生在文化引进的一方。明晚期由西方传教士们翻译的儒学以及中国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在西方启蒙运动先驱们那里蒙上了一层理想主义的光环。那些从未到过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