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4期.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虞《韶》美而仪凤兮

——《山海经》舜《韶》踪迹考

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盖青邮编:528300

【摘要】刘秀《上山海经表》曰:“《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古史学家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即帝舜。《韶》乐传说与帝舜史迹交织,见于《山海经》帝舜记述.其所记史事与《左传》《国语》等互通互证。考之《山海经》,《韶》乐为有虞氏代代积累所创,具有虞氏族人特定之精神品质与艺术形式。经《尚书》、《论语》述《韶》,《韶》获得了全新意义,成为华夏民族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舜帝《韶》乐《山海经》

后世论《韶》乐,首本《尚书》。孔安国《尚书序》云:“先君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孔安国《尚书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尚书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9页”即孔子断开纷纭史籍传说,以《尧典》、《舜典》始。二典述《韶》,不仅为孔子所熟悉,而且当为孔子所整理,置《箫韶》一节

孔安国《尚书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尚书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9页

《尚书》以后,解释《韶》乐皆谓“舜乐也”,概指舜时所创、舜帝所用、以及后世所理解的体现着“舜帝”精神的乐舞表征,例如:

1,许慎:“韶,虞舜乐也.《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说文·音部》

2,《礼记·乐记》:“《韶》,继也。”

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第995页

3,《史记》:“《韶》,继也。”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1197页

4,郑玄:“《韶》,舜乐名.言能继尧之德.

《史记》,第1199页

5,班固:“舜乐曰《箫韶》.舜曰《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也.”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白虎通义》卷上,《白虎通义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白虎通义》卷上,《白虎通义·礼乐》第22-23页。

6,董仲舒:“舜时,民乐其昭尧之业也,故《韶》,韶者,昭也.”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第20页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第20页

7,应劭:“舜作《韶》.《韶》,继尧也。”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267页

8,王符:“虞舜,…作乐《九韶》。”“白虎通云:‘舜乐曰《箫韶》。’《吕氏春秋·古乐篇》云:‘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招’与‘韶’同.”

王符著,汪继培笺:《潜夫论笺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391-392页

9,蔡邕《独断》解《韶》:“舜曰《大韶》,一曰《大招》.

蔡邕:《独断》,四部丛刊三编子部。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第35页

10,朱熹:“韶,舜乐.舜,绍尧致治。”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上海:世界书局印行,民国26年,第19页

舜帝实为《韶》流传后世的依凭.作为传说及历史人物的舜帝,有独立的“历史言说”;但《韶》却从未能脱离舜的种种史迹而独存。

一、殷卜辞“高祖夋即帝舜

帝舜史跡考辨前贤研究积累甚厚,其代表意见如此:

殷卜辞有高祖名者.卜辞例:

“于,六牛。(《殷虚书契前编》,卷六,第十八页)(,古燎字)。

“于牛六”(罗振玉藏拓本)

“贞:求年于,九牛(罗本)引自:王国维:王国维考古学文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P31-33

引自:王国维:王国维考古学文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P31-33

王国维、郭沫若、吴其昌、丁山、杨宽等皆考为夋。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顾颉刚等编著:《古史辨》第七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P132-139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顾颉刚等编著:《古史辨》第七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P132-139

吴其昌考为“夋”字,“‘夋’又音转为‘舜’”.吴释帝夋、帝俊、帝喾三者实为一身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燕京学报》第十四期,民国22年12月出版,P1-10.

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燕京学报》第十四期,民国22年12月出版,P1-10

丁山释为夋,而夋即舜转引自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顾颉刚:《古史辨》第七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P135。

转引自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顾颉刚:《古史辨》第七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P135

郭沫若考辨字,认为卜辞中的“高祖”为“高祖夔”,音变而为喾,形误而为夋(至此与王国维皆同),由夋音变而为俊,转变而为舜。结论为“帝俊、帝舜、帝喾、高祖夔,实是一人”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文档评论(0)

gdc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