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农耕 织布 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6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8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农业合作化运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9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0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C“文革”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11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