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家庭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最新教育资料.doc

21世纪家庭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最新教育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世纪家庭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既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反映出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教育实践所探索的中心议题。纵观世界有关核心素养的实践案例,不难发现,21世纪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经验不外乎四条:提供学生核心素养的系统化培养方案;课程与教学评价情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其中家庭教育是社会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究竟如何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历史回溯

(一)中国人关于“教什么、学什么”的观点

夏商周时期,人们认为只要掌握了“六艺”,就是掌握了生存的本领,这是中国人对“教什么、学什么”这一问题最早的回答。到春秋战国时期,“六艺”由原先的礼、乐、射、御、书、数演变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春秋战国时期的“六艺”后来经过西汉董仲舒以及北宋朱熹等人的改造和强化,便成为对我国影响极其深远的“四书”和“五经”。至此,我古代关于“教什么、学什么”的主流观点基本形成并定型。直到后来,当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之后,人们才突然间发现这种所谓的主流观点其实早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了。于是,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些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政和西艺,政艺兼学”的主张,到了五四运动期间,甚至有一些人提出学校要教“赛先生和德先生”,学生要学“赛先生和德先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提倡教“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始于2001年9月的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015年,教育部又提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教育学会于2016年3月4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核心素养应主要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

(二)西方人关于“教什么、学什么”的观点

西方关于“教什么、学什么”最早的观点或主张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七艺”,即逻辑、文法、算术、天文、修辞、音乐和几何。到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PietroPaoloVergerio,1349-1420)等人对古希腊时期的“七艺”进行了扩展,并提出实施“通才教育”,自此,“七艺”便由7门课程演变为11门课程。在17世纪,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夸美纽斯也受其影响,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泛智”主张。19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对“教什么、学什么”这一历史性问题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质问,并给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明确答案。

20世纪,美国和三大国际组织(即欧盟、经合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影响了全世界课程改革的方向。在美国,1960年布鲁纳提出“教结构、学结构”的观点,即结构主义课程。1989年,美国科学技术协会出版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的序言中,乔治?尼尔森强调了数学、科学和技术课程的重要性。2002年,出台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并于2007年做了调整。调整后的框架认为除传统学科之外,学生还应掌握与当代一些关键难题相关的全球意识、环境素养、金融素养、健康素养以及公民素养技能等意识和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学习化社会,并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1996年第二次发表的题为《教育:财富蕴含其中》的报告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2015年发表的题为《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中,耐人寻味地使用了问号,此次报告的主题是“人的可持续发展”。

经合组织在2005年发表的题为《素养的界定和选择:理论和概念的基础》的报告中,提出了学生必须具备互动的使用工具、在异质群体中互动、自主行动三大核心素养。另外,提出用测量学习结果的方式对学生有没有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进行检验,即PISA。并自2002年开始每隔3年对全世界15岁的少年进行测试。

欧盟在2005年出台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报告中,提出了学生应该具备的数学、信息、语言、文化、学习、创新等八大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英国。虽然至今已有几十年时间,但是,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内涵和外延仍无定论,国外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内的研究更加欠缺。早先OECD提出的核心素养,确定了3个维度共计9项素养(见表1)。

欧盟提出

文档评论(0)

mmc5668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