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汉魏六朝小说.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汉魏六朝小说

教学目的:了解汉魏六朝小说的特点,以及在小说史上的地位。掌握魏晋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第一节汉代小说

汉代小说与魏晋六朝小说是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汉代小说大致分三类:琐言类、野史笔记类、民间讲故事。

一、琐言类

琐言类书目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记载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汉书》的注家如淳认为,上面一千三百八十篇小说“今皆不存,故莫得而深考。然审其名目,乃殊不似有采自民间,其中依托古人者七,记古事者二,明著汉代者四家。”这里至少说明了三点:其一,是汉代琐言类小说大致分为三种:依托古人,记载古事,汉代人所撰;其二,是这类小说到三国时俱已亡佚;其三,是这类小说不象是民间讲故事。

二、野史笔记类

汉代野史笔记类小说不少,比较典型的有《燕丹子》和《吴越春秋》。《燕丹子》写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行刺秦王的故事,情节略同于史书。是否作于汉代,至今仍有争议。但其故事内容早在社会上流传,应劭的《风俗篇》和王充《论衡》中均曾提及;作品多用古字古义,至少不是汉代人编造的。作品写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设法逃离秦国,急于复仇。后由鞠武介绍谋士田光,再由田光举荐勇士荆轲。荆轲携带了由秦降燕的樊於期的首级,和秦王觊觎已久的属于燕国的督亢地图,以降秦邀功为由,行刺秦王。他将匕首藏在地图之中;结果抓住了秦王,却未能将他刺死。这篇小说艺术上,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是继承发展“讲故事”形式的力作。

《吴越春秋》赵晔所做,《隋书经籍志》作十二卷,今所见本仅十卷,写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大臣伍奢。其子伍员顺长江东下,投奔吴王阖闾,并借助吴王,打败楚国,鞭尸复仇。因越王曾联楚抗吴,故阖闾转而伐越,被越王勾践射伤致死。阖闾之子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俘。勾践卧薪尝胆,改革政治,十年生聚。之后,又离间吴王夫差的君臣关系,使吴王杀死大将伍员。勾践借机复仇,打败吴国。《吴越春秋》似为史书,其材料源于《左传》、《国语》、《史记》中的有关记载,但并不拘泥于史实,掺杂了许多传闻异说,很多记载不见于史书。如《吴越春秋》中的《夫差内传》载,伍子胥被杀后,尸体抛入江中,头颅挂在姑苏城头,灵魂则化为汹涌澎湃的波涛。这些情节,其他史书都没有记载。有人认为,它是“演义类雏形的历史小说”,似有一定道理。鲁迅称其“虽本史实,并含异闻”,论断十分精确。《吴越春秋》不同于一般史书,但这些“异闻”并不等于艺术虚构,这一点恰恰与后代的演义小说不同,演义小说离不开历史,而塑造形象又少不了艺术虚构,故《吴越春秋》不能称作历史演义小说。有人认为,应介于小说与历史之间,就是野史笔记小说。《吴越春秋》每卷各有专题标目,颇有文学意味。在艺术上,小说刻画了伍子胥、范蠡、勾践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注重情节描写,用以表现人物性格;还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如勾践与夫差、伍子胥与太宰嚭的对比。同时,小说讲究场面描绘以及环境气氛的渲染,如勾践入吴的场面、国人送子弟去边境的情景等,十分感人。

其他的野史笔记小说还有袁康的《越绝书》、扬雄的《蜀王本纪》、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越绝书》内容与《吴越春秋》相同,叙述春秋时代吴越争霸故事,亦涉及到楚国的史实,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文笔纵横枝蔓,情节曲折生动,对伍子胥的描写,颇有小说意味。其书内容虽本于史实,但亦含有不少异闻,对后世小说发展有影响。《蜀王本纪》虽然沿袭《史记》“本纪”的体例,但其内容是以关于蜀王的历史传说为主的记叙。《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是否属于汉代作品,历来看法不一。世传本《汉武故事》中云:“长陵徐氏,号仪君,善传朔术,至今上元延中已百三十七岁矣,视之如童女。”元延是汉成帝年号,既称“今上”,作者当为成帝时人,肯定不是班固。《汉武帝内传》的著作年代,如果对照《博物志》的引文,如“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东方朔从殿南厢朱雀牖中窥母”,“尝三来盗吾此桃”等,就可以看出它是汉代末年的作品,也不是班固所作。因为《博物志》的作者张华是魏晋时人,离汉代末年为时不远,其作品皆取古书旧说,并没有引用过汉代作品。

三、民间讲故事

汉代民间讲故事风气盛行。《汉书·艺文志》注云:“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稗官和民间讲故事有密切联系,他们既是所讲故事的采集者、加工者,又近似于职业艺人。汉代民间讲故事的内容到底是哪些呢?由于口耳相传,不便记载;统治阶级垄断文化,轻视小说,又疏于记录,所以现在已不得而知。1953年,四川成都天回镇出土的“说书俑”,手执鼓槌,笑口迎人,神态可爱,可算是重要的实物证据。无疑可以说明,说书在汉代确实风靡一时。此外,流传很广的《王昭君》、《秋胡行》、《陌上桑》、《孔雀东南

文档评论(0)

mmhaij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