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帝国的碰撞——马嘎尔尼使团访华.ppt

两个帝国的碰撞——马嘎尔尼使团访华.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个帝国的碰撞

——马嘎尔尼访华

;马嘎尔尼访华前的背景:

18世纪末,虽然英国已经与中国贸易多年,并且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外贸出口国,也是第一大外贸出口国,但是英国人只到过中国的一个城市——广州,一个地方——十三行并且在贸易过程中受到种种限制,处境可怜。为了能够和中国政府直接对话,劝说中国改革外贸制度,以扩大中英贸易,英国人想尽了方法,甚至不惜派人进京告御状。然而,结果却让英国人目瞪口呆,他们的要求被斩钉截铁地驳回,告御状的人受到惩罚,皇帝下令重新研究、制定对外国人的管理方法。经过这次挫折,英国政府决定,必须派出使团直接与中国政府建立联系,否那么中英之间的贸易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子爵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马嘎尔尼对这次中国之行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知道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喜欢西洋物品的人,也知道其他欧洲国家的天主教士已经向中国传播了一些欧洲的科技产品,不过那都是100年前的技术了。他曾经说过“天主教传教士未能把我们最现代的机器展示给中国人。把我们最新的创造,如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介绍给中国人,准会让这个好奇而灵巧的民族快乐。”;为此他们特意准备了最能表达欧洲技术进步的产品: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赫歇尔望远镜、帕克透镜、气压计等科学仪器;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工业机器;吊灯、座钟、机织布料、韦奇伍德瓷器、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用特种钢制作的刀剑等生活用品;还有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和装备,以及有110们火炮的巨型战舰——“君主号”舰艇模型;另外还准备了进行机械和光学示范以及热气球和复滑车表演,还有陆军、炮兵表演和铜管乐队的演奏。;确实英国人判断的很准,乾隆皇帝被这些还没有到来的礼品吊足了胃口,西洋玩意给他带来的一次次新鲜感,让他更满怀希望。皇帝曾下旨“该督抚等如遇该国供船到口,即将该贡使及贡物等项委派要员迅速护送进京,毋得稍有迟误。”并且对贡船到达天津后的搬运问???,也提前做好了应对的措施。

这些足见乾隆对西洋玩物的好奇与渴望,心急火燎一目了然。;英国人一路上所受到的热情接待,使英国使团欢欣鼓舞,他们似乎看到了中英正常贸易的曙光。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双方发生了第一次不愉快,原因是中国官员提出马嘎尔尼觐见皇帝时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

英国人拒绝行礼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中国朝野,中国朝廷的脸色立刻由晴转阴。经过斡旋,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同意英国人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礼仪之争后的乾隆皇帝对英国人的兴趣顿时大减,但是生气归生气,这并没有影响皇帝对英国礼品的关注。;英国使臣进献自来火枪;英国人为了讨取乾隆皇帝的欢心,英国使者均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乾隆对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并不感兴趣。

唯一能够引起皇帝兴趣的是帕克透镜。英国天文学家在皇帝面前卖力地做着各种示范,他将一枚中国钱币放在透镜前面,不一会功夫,铜钱熔化了。皇帝十分惊奇。由此得出了结论:“尽管透光镜和望远镜的原料都是玻璃,但是同一种东西通过欧洲人的技巧却做出了不同功能的一仪器。”这是皇帝参观了欧洲最新科技产品后的唯一的正面感想。因为在皇帝的眼中,西洋人的长处就在于制造这些淫技奇巧而已,与民生日用并无大的裨益。;皇帝的平淡的反响大出英国人的意料。对礼品的失望加重了皇帝对英国人的反感,他认为自己受了“衿大其辞”的英国人的欺骗。正在这个时候,马嘎尔尼通过和珅向皇帝提出了英国的几项要求。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乾隆为大清王朝确定了一系列永不变更的制度,是他在位数十年来一直致力的事情,怎能因为一个岛国几件不合胃口的礼品而改变天朝定制?于是皇帝给英国人下了一道长谕,逐条驳回了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在这次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中英两国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中国而言,皇帝乾隆,大臣和珅,大将福康安等上层官员对这些先进的工业产品只不过是过过眼瘾罢了〔准确来说是不屑一顾〕,对与世界交流置假设罔闻,漠不关心。清王朝的冥顽不灵加深了英国对中国的不满,这也促使了鸦片贸易的恶性开展。马嘎尔尼访华为日后的鸦片战争埋下了祸根。;毫无疑问,英国使团的出使任务彻底失败了。不过,这次出使也并非一无所获,如果单纯从经济方面来衡量,英国人的收获是巨大的,在回去的船只上,装满了中国皇帝赏赐给他们的礼物。乾隆皇帝对这个前所未知的国家大大施恩,目的是让这些地处偏僻的远夷对天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英国来朝,皇帝前后赏赐了他们37次之多,这让他们大大发了一笔财。

不仅如此,英国人的造访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对现今的古老国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就像戳穿一层窗户纸一样轻易打破了欧洲的中国神话。;“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没有漂浮。它那巨大的躯壳是周围的邻国见了害

文档评论(0)

199****80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