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材料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氢材料争论现状与进展趋势

xxx

摘要:氢能作为一种型的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储存技术是氢能利用的关键。储氢材料是当今争论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氢的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已承受或正在争论的储氢材料,如金属储氢(镁基储氢、Fe-Ti基储氢、金属配位氢化物、钒基固溶体型储氢)、碳基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材料,比较了各种储氢材料的优缺点,并指出其进展趋势。

关键字:储氢材料,储氢性能,金属储氢,碳基储氢,有机液体储氢。

引言

氢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且能量转换效率高,是解决将来清洁能源需求问题的首选能源之一。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氢气燃烧后只产生水和热,是一种抱负的清洁能源。氢能利用技术,如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可以供给稳定、高效、无污染的动力,在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氢能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与环境两大方面的重大作用,国内外对氢能技术都有大量资金投入,以加快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以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hydrogeneconomy)时代。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氢的制取、储运和应用,而氢能的储运则是氢能利用的瓶颈。氢在正常状况下以气态形式存在、密度最小、且易燃、易爆、易集中,这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当氢作为一种燃料时,必需具有分散性和间歇性使用的特点,因此必需解决储存和运输问题。储氢和输氢技术要求能量密度大(包含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能耗少、安全性高。当氢作为车载燃料使用(如燃料电池动力汽车)时,应符合车载状况的要求。对于车用氢气存储系统,国际能源署(IEA)提出的目标

是质量储氢密度大于5wt%,体积储氢密度大于50kgH/m,并且放氢温度低于423K,循环寿命

2 3

超过1000次;而美国能源部(DOE)提出的目标是到2023年质量储氢密度不低于6wt%,体积储氢密度大于45kgH2/m3;到2023年上述指标分别达9wt%和81kgH2/m3;到2023年车用储氢系统的

实际储氢力量大于3.1kg(相当于小汽车行使500km所需的燃料)。图1给出了目前所承受和正

在争论的储氢材料的储氢力量比照。

图1储氢材料储氢力量比照

储氢材料的争论始于上世纪60年月末,由美国Brookhaven国家试验室和荷兰Philips公司分别报道觉察Mg2Ni和LaNi5可吸取大量的氢,并伴随产生很大的热效应,这种特性使之有可能应用于储氢、热泵、氢分别等技术领域,引起了学术界

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并很快在上述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尤其是上世纪80年月,储氢合金在镍-金属氢化物(Ni-MH)可充电池技术上的成功应用,在全球范围掀起了储氢材料的争论热潮。我国政府也准时对这一领域赐予大力支持,通过20余年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储氢电极材料及其相关产业得到快速进展。2023年我国储氢电极材料年产量近万吨,位居世界前列。

储氢材料主要可分为物理吸附类材料、金属合金氢化物材料、复合化学氢化合物材料、液态有机储氢材料等。通过综述主要储氢材料的争论进展,归纳了上述各类材料的优缺点,并评价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评价了将来最可能用于氢能规模利用的储氢方式,以期为储氢材料的将来进展重点的走向供给参考。

金属储氢材料

基于氢化物的固态储氢技术由于其独有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有期望的一种储氢方式。20世纪60年月末美国Brookhaven国家试验室和荷兰Philips公司分别觉察Mg2Ni和LaNi5具有良好的储氢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快速应用到氢储存、净化、分别、压缩、热泵和金属氢化物镍(Ni/MH)二次电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月,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进展,为实现燃氢汽车与燃油汽车相近的性能指标,对高容量储氢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间隙式金属氢化物的储氢量一般小于3wt%,不能满足车载氢源系统的要求。为到达可逆储氢量5.0wt%~5.5wt%的目标,人们将争论重点主要集中在了由轻元素组成的氢化物材料上。尤其是1997年,德国马普争论所的Bogdanovic和Schwichardi觉察添加Ti基催化剂的NaAlH4可以在100~200℃范围内实现可逆地吸放氢。储氢量可达5.6wt%,激起了国际上对轻金属配位氢化物的争论热潮。目前,开发中的高容量储氢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铝氢化物、金属硼氢化物、金属氮氢化物和氨基硼烷化合物等,这些材料的储氢量在5.8wt%~19.6wt%之间(图2),是最有期望满足美国DOE对轻型汽车用车载储氢系统最要求的储氢介质。

镁基储氢材料

在合金储氢材料

文档评论(0)

176****1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注册安全工程师持证人

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房建及风电等相关领域安全管理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8日上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