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检察机关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作用分析.pdfVIP

工作心得:检察机关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作用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作心得:检察机关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作用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

全会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

护生态环境”。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把检察工作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

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

大问题。201X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

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犯罪的入罪门

槛,严密环境刑事保护法网。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把检察工作融入生

态文明建设中,为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

献。

一、生态环境犯罪案件的类型及特点

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犯罪案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危害生态环境的

犯罪,包括污染环境的犯罪以及破坏自然资源保护的犯罪。刑法分则第六章第六

节专门命名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并在分则其他章节设有与环境犯罪相关

的条文规定。另一类是间接危害生态环境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受贿类犯罪以及

渎职类犯罪,罪名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环境监管失

职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等。

生态环境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生态环境犯罪

造成的危害结果通常不可逆转,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较难恢复,对人们的生产生

活影响巨大,有些影响可能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现。第二,行政从属性。生

态环境犯罪以违反行政法律法规为前提,且环境违法的认定与环境主管部门的行

政行为有关,此类犯罪案件的来源取决于行政机关的移送。第三,隐蔽性。生态

环境犯罪的案发周期长以及地方政府保护等原因使此类案件不容易被发现,且认

定生态环境犯罪往往必须依据专业的环保知识,作为非专业人士的人员对此很难

判定。第四,复杂性。生态环境犯罪涉及庞杂的环保法律和复杂的专业知识,客

观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决定了认定此类犯罪因果关系十分复杂,对犯罪所导

致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测算即使通过专业技术手段也较难量化。

二、造成生态环境犯罪案件多发的原因

第一,违法成本低。首先,我国刑法关于生态环境犯罪的立法只规定了实害

犯,没有规定危险犯。因此,只有造成重大损失时,才能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

任。其次,刑法对生态环境犯罪的处罚偏轻,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纵容了犯罪。

第二,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淡薄。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薄弱,对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作风涣散,怠于履行职责;或者迫于上

级干扰或者碍于“人情”压力,不敢依法行政。同时,法律宣传力度的欠缺,使

人们对危害生态环境犯罪欠缺了解。

第三,环境法律法规冗杂。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有环保法、节

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大量存在的法律法规增加了司法人员消化吸收法

律法规的难度。同时,现行法律以及司法解释对某些环境犯罪相关责任人的权责

仍未作出明确规定。

第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的地方政府甚至环保部门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

片面追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盲目招商引资、

无序开发,在环保工作与当地经济利益出现冲突时,倾向于保护地方经济利益,

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第五,缺乏强有力的公众约束。没有形成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惩治破坏生态

环境犯罪的合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以及证据转化规则仍存在问题。

危害生态环境犯罪的被害人一般较为分散,有的案件中甚至没有明确的被害人。

公众有效监督的缺乏和及时救济的缺失,使得一此企业有恃无恐。

三、检察机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式

1、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实际处罚概率低下助长了生态环境犯罪的侥幸心理。为确保

环境犯罪处罚确定性,检察机关必须强化打击职能:一要强化批捕、起诉职能,提

出量刑建议,对环境犯罪严惩不贷;二要强化环境犯罪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和审判

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对环境犯罪打击不力问题,依法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

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三要加强控告、申诉监督。通过多方位监督,确保环境犯

罪绳之以法,提高环境犯罪成本。

打击环境犯罪不能仅仅局限于《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规定的15

个罪名,宜扩大刑事检察视野,对“走私罪”中涉及环境法益和“渎职罪”中与

环境破坏密切相关的其他犯罪也应重点关

文档评论(0)

188****9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