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东宁要塞——日本帝国的滔天罪恶(下)
工程投资额:—
工程期限:1934年——1945年
这是北京市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收藏的日制七年式要塞炮,来自东宁要塞。1940年(日本昭和15年),
大阪陆军兵工厂根据关东军的要求,制造出七年式要塞炮。该炮口径300毫米,炮身总长9.5米,全炮重
87吨,射程20千米。为了保密,日军对外只宣称其为“丸一号设备”。1939年日本关东军在中蒙边境的诺
门罕地区,挑衅苏联红军时遭到毁灭性打击,6万人的日本第6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促使日军加快了对
苏作战准备。6门从日本运来的七年式要塞炮就部署在东宁要塞。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日军
随即用七年式要塞炮炮击苏联境内的铁路设施,给苏军造成严重的物资损失。日本宣布投降后,这些大炮
均被苏联红军进行结构销毁,使其丧失了实战能力。后来苏军回国时忘记将其带走,最终留在中国国土上。
1959年大炼钢铁时期,这些大炮多被当地老百姓化成铁水,仅存一门经历着风吹雨打。
庞大的军用后勤体系
为了准备侵苏战争,日军还在东宁要塞纵深处建立了庞大的后勤基地。大肚川镇老城子沟村是火车中
转站,运来的军用物资在这里集结,发往各军事要地。在车站附近的仓库就有上百个,仅装卸火车的劳工
就有6000多人。据当时日军仓库的劳工贾满顺回忆:他开始是到万鹿沟的军用仓库,后调到大肚川仓库,
每天在仓库里装卸东西,主要是炮弹和武器等军用物资。2732部队管弹药库,763部队管汽油库,203部
队管粮食库,山下有个大榆树的地方就是粮库。南边有机械仓库,存的都是制造枪炮等武器的原材料,每
天进来的货车有100多辆,仓库里有1000多人,粮食库有近万人,整个大肚川仓库有劳工15000来人。
现能够查实的日军遗留下来的永备仓库和地下仓库有:大肚川军用仓库、赵风仁沟仓库、对头山仓库、老
城子沟军用仓库、万鹿沟军用仓库、八里坪仓库共142个,和光村炮弹沟军用存货场一个,其中有军火库
1
79个。日军还在大肚川村西建立了一座兵工厂,能制造步枪、手枪、手榴弹、炮弹,有近千名工人。1940
年,日军在神洞建发电厂一座,装有2500千瓦的发电机组2台,1944年发电,主要供兵营及铁路各站、
煤矿用电。东宁地区设有6个供水站。其中:葫萝卜葳供水站供新城子沟、老城子沟兵营;泡子沿供水站
供西缸窑132旅团;麻沟供水站供麻达山要塞;太阳升供水站供勋山要塞;矿山供水站供胜洪山要塞;绥
阳供水站供柞木台子兵营。
日军在东宁区域内共建有5处野战医院,即位于东宁镇南山下今橡胶厂所在地的“东宁第一陆军医院”
(代号467部队);位于狼洞沟西南的东宁第二陆军医院(代号137部队);位于新城沟西,今水库附近东
宁第三陆军医院(代号332部队);位于老黑山东北处的老黑山陆军医院(代号862部队);位于绥西以北
绥西陆军医院。这五处医院,其中前三处陆军医院规模比较大。据日文书籍《满州第137部队志》记叙,
全院共设有:内科、外科、和传染科、动物实验室、病理实验室、手术室、炊事房、兵舍、娱乐室、被服
仓库、危险药品库等,有大病室13个、小病室14个。东宁区域内日军部队配备的马匹数量多,新城子沟
的第12师团驻地、缸窑沟的132旅团司令部、绥西的第八师团驻地、东宁镇西大营929部队等都驻有骑
兵部队。全县共有病马院4处:绥西病马院、东宁病马院、老黑山病马院、丰顺病马院(马魂碑附近)。
此处病马院位于丰顺村以东马魂碑以北处,占地20000平方米,有4栋砖瓦结构房屋。
交通、通信、航空等基础设施,具有重要军事用途。日军在中苏边境共新增军用国防公路7000公里,
改建8000公里,由国境第一线的军用公路、国境地带第二线的特殊道路和第三线的移民道路构成。还建
有军用机场420多处,各种大型军用仓库500多个,足见其规模之大。随着驻军数量日渐增多,日军加紧
对铁路运输建设,首先在1934年修筑了绥芬河至三岔口的轻便铁路,全长93公里,轨距0.762米,由28
吨型机车牵引,可带四五节车皮。这条绥东线所经之地尽为人迹罕见的密林和层叠的山丘,在通过太平岭
时不得不采取三个较大的“之”字形线路设计。它的开辟,解决了急需要向东宁地区运送大量的建筑材料,
部队的调配,军需的供应等问题。1939年修筑的绥阳河西至东宁的绥宁铁路,全长91.1公里,设车站6
个,信号场10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