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火箭和卫星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的火箭

现代火箭的诞生俄国人康·爱·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火箭燃料方面,他指出固体燃料能量太低,固体燃料火箭不容易控制,作为宇宙航行动力的火箭,应使用液体燃料,它可以用汽车油门一样的东西来控制流量,也就是控制推力。最好的液体燃料是液氢和液氧。但当时的工业技术还无法制造液氢。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大胆地设想用煤油和液氧做火箭燃料。(1857~1935),是世界上公认的宇宙航行理论奠基人,在他的一生中,对宇宙航行的所有基本问题都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宇宙航行动力方面,早在1883年,他就在《外层空间》一书中,发展了反作用推进理论,第一个从理论上证明,火箭能在空间真空环境工作。随后他又在1903年出版的《火箭进入宇宙空间》一书中指出,燃料烧完后的火箭质量(Mo)越大,火箭的性能越好;发动机喷管排出的气体的速度(W)越快,火箭的速度(V)越高。由此,他提出了宇宙航行理论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式,即火箭公式V=WLn(Mo/Mk),式中Mk为包括燃料在内的火箭质量。这个公式后来被称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通过计算,齐奥尔科夫斯基进一步指出,单级火箭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9千米/秒,由于空气阻力等造成的速度损失,实际速度只有7千米/秒,这还达不到克服地球引力所需要的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更不用说摆脱地球引力和太阳引力的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了。这就得出了用多级火箭实现宇宙航行理想的结论。?

除火箭外,齐奥尔科夫斯基还设想了其它许多克服地球引力的方式,如地球赤道上的36000千米登天塔和大气层外登天台等等。他还提出利用太阳光的光压来加速飞船的太阳帆的概念。在载人航天方面,他指出行星际空间为真空区,载人航行必须携带空气,这样飞船上必须有密封座舱,座舱中的空气必须不断净化,才能提供新鲜空气,进而提出用动植物组成生物循环链的密闭生态系统;他指出,在宇宙飞船上会是失重状态,推论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规律;他提出建设空间站和轮胎形太空住宅的设想,并提出用自转来产生人工重力。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贡献是令人钦佩的。如果知道他是自幼两耳失聪的残疾人,则更加令人钦佩。他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残疾障碍、幼年丧母、家庭穷困、世俗偏见、权威排斥、火灾无情等等都没有能把他压倒。他把自己的一生凝聚成730多篇论著,为宇宙航行打下了理论基础。

第一颗人造卫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人造地球卫星1号,是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它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58厘米,重83.6公斤。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棗频率分别为20.005及40.002兆周,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它在拜克努尔发射场由一支三级运载火箭发射。起飞以后几分钟,卫星从第三级火箭中弹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进入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它距离地面最远时为964.1公里,最近时为228.5公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5度,以96.2分钟时间绕地球1周,比原来预计的所需时间多1分20秒。在秋夜的晴空中,有时它象一颗星星在群星中移动,肉眼可以看到它。这颗卫星的运载火箭于1957年12月1日进入稠密大气层陨毁。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92天,绕地球约1400圈,行程6000万公里,于1958年1月4日陨落。为了纪念人类进入宇宙空间的伟大时刻,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山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置着这个人造天体的复制品。

火箭的原理

人造卫星的原理地球上的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而被束缚在地球表面不能离去,当物体以很大的速度绕地球圆周运动时,需要很大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也由万有引力提供,因而物体受到的得力会相应减小,当物体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物体就绕着地球运动而不会落到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若物体在地球表面,则运动半径即为地球半径R,则有:,可得=7.9km/s,此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物体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围绕太阳的轨道需要的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物体如果进一步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则需要更多的能量。挣脱太阳系而向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必须具有的最小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若物体在离地面高h处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有=16.7km/s,可得,可得,可得h越大,v越小;h越大,ω越小;h越大,T越大。

飞船和卫星的发射和回收过程中存在着绕地球做匀速圆轨道运行和以地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如何用中学所学物理知识来分析飞船(卫星)沿轨道运动和变轨问题?要正确分析这类问题,就必须掌握卫星在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我老婆姓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致力于分享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