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佝偻病影像学特点级儿科硕士林玉聪/07/231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页

目录我国小儿佝偻病现实状况佝偻病发生机制佝偻病临床分期及影像学特点佝偻病治疗2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2页

我国小儿佝偻病现实状况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当前在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一个主要问题。年龚群等[1]在上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小儿佝偻病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影响原因与城市环境污染、母乳喂养降低年轻父母科学育儿知识缺乏等相关。[1]龚群,俞淑敏,周小建等.上海市0~6岁小儿佝偻病现实状况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1(52):10461-104633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3页

佝偻病发生机制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钙磷降低↓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PTH↓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血磷降低↓血清钙磷浓度降低↓骨矿化受阻↓佝偻病异常骨骼X线表现4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4页

佝偻病发生机制细胞外液钙磷不足,破坏了软骨细胞正常增殖分化,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加。骨样组织堆积于干骺段,骺端增厚,向外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5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5页

佝偻病临床分期一、早期(早期)①多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如易激怒,烦躁等。②此期无骨骼改变。二、活动期(激期)①出现经典骨骼改变②表现部位与该年纪骨骼生长速度较快部位相一致三、恢复期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进四、后遗症期①多见于2岁以后儿童或秋季②因婴幼儿严重佝偻病,残留不一样程度骨骼畸形6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6页

佝偻病诊疗正确诊疗必须依据维生素D缺乏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和骨骼X线改变检验仅依据临床表现诊疗准确率较低骨骼改变可靠血清25-(OH)D3水平为最可靠诊疗标准血生化与骨骼X线检验为诊疗“金标准”7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7页

佝偻病影像学特点8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8页

佝偻病影像学特点1、手腕部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形成“手足镯”2、多见于>6个月婴儿9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9页

佝偻病影像学特点1、肋骨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显著2、多见于1岁左右婴幼儿10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0页

佝偻病影像学特点1、膝内翻,形成“O”形腿2、多见于>1岁,站立行走后11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1页

佝偻病影像学特点1、膝外翻,形成“X”形腿2、多见于>1岁,站立行走后12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2页

依据年纪,怎样选择病变部位进行检验?13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3页

佝偻病影像学特点头部胸部四肢脊柱病变表现患儿年纪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大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肋膈沟手足镯下肢畸形后弯侧弯3-6个月8-9个月迟于1.5岁1岁左右1岁左右1岁左右1岁左右>6个月>1岁>1岁14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4页

治疗治疗目标在于控制活动期,预防骨骼畸形补充维生素D:普通剂量为-5000IU,连续4-6周;之后,小于1岁婴儿改为400IU/d;大于1岁婴儿改为600IU/d;同时给予各种维生素治疗。15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5页

治疗补充钙剂:主张从膳食牛奶、配方奶和豆制品中补充钙和磷,只要足够牛奶(天天500U),不需要补充钙剂,仅在有低钙血症、严重佝偻病和营养不足时需补充钙剂。其它辅助治疗:应注意加强营养,确保足够奶量,坚持户外运动。16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6页

总结佝偻病骨骼病变多位于骨代谢活跃部位年纪不一样,病变表现部位也伴随改变影像学检验对佝偻病诊疗含有主要意义17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7页

谢谢聆听!18佝偻病的影像学特点第18页

文档评论(0)

158****4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