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配套作业资源分析整合(周凌).pdfVIP

语文教材配套作业资源分析整合(周凌).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材配套作业资源分析与整合

——七下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

绍兴市东湖镇中学周凌

一、课后作业整合

1.有效作业

(一)

A.展示:

练习二: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

为帝”的战争场景。

B.理由:

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这是对经典古文的记忆积累和默写,

符合《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中(层次a)

的能力要求。

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这首先是

对古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对文言词句含义的理解,更进一步则是记叙

性文章的表达写作,符合《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

文》中(层次b、c)的能力要求。

(二)

A.展示:

练习三:翻译下列句子,填出句中省略的词语,注意加点的词的意思。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

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地维绝。

B.理由:

解释加点词:这是重点实词,且是古今异义的词,强调理解常用

文言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符合《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

1

试说明·语文》中(层次b)的能力要求。

翻译句子:这是理解文言句子的意思,符合《2014年浙江省初

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中(层次b)的能力要求。

填出省略的词语:这是强调文言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成分省略现

象,是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也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言文

基本内容,符合《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

中(层次b、c)的能力要求。

2.有待改进的作业:

A.展示:

练习一:背诵《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B.理由:

本题意在积累语言材料,积累经典古文,并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并评析文中人物,包揽了《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

文》中的层次a、b、c三方面的能力要求。但是“说说你对夸父这

一神话人物的认识”这一要求,过于笼统,指向不明,不利于学生思

辨。

应当改为:“与日逐走的夸父,是气壮山河的英雄,还是不自量

力的愚人?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这样改后,问题的指向明确,并可

以引导学生进行正方反方辩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对文章思

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补充相关“语文知识”评价题

展示:对《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故事,有以下三种说法,你认同哪

一种?说说理由。

第一种: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对日月西行、江河东流的自然

现象的实践观察,以及对此现象背后原因的原始探究和解释。

第二种:共工“争帝”失败后,胡乱迁怒,造成严重后果和巨大灾难,

这是个心胸狭隘、脾气暴烈、不计后果的暴徒,应予以谴责。

第三种:共工敢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之山”,令天地变色,这

是个敢于挑战、勇于抗争、绝不屈服的英雄人物,值得歌颂。

2

出题意图: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层次:

b、c)

4.本课有关“语文知识”的争议点

(无)

二、相应的作业本作业整合

1.有效作业

A.展示:

作业第6题:《列子汤问》将《山海经》所记载的“弃其杖,化为邓

林”改写成“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是

否妥当?请简要阐述理由。

B.理由:

这一题,目的不仅在于提示学生注意详写和略写的区别,更是引

导学生理解课文末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的内涵,进一步体会夸父

为人类造福,无私奉献、死而不已的伟大精神。突出了对文中人物或

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符合《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

明·语文》中(层次c)的能力要求。

2.有待改进的作业:

A.展示:

作业第8、9、10、11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语段):

文档评论(0)

134****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