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形象魅力解读
1926年,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着手创造了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小说《飘》,塑造了斯嘉丽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目前,学者对“斯嘉丽”这一文学形象关注最多的是其形象意义、性格特征、对“美国精神”的反映、“明天”意识、婚姻观等方面。本文就斯嘉丽的形象魅力为议题,我将聚焦于其小说女性形象的论述,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阅读文本,对小说《飘》中斯嘉丽这一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发掘新的意义。
我国文学界解放后对《飘》的讨论大体上经历了三次高潮,谈小兰在其《从历史的角度解读飘》中提出了“斯嘉丽究竟是没落贵族的继承人还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这一疑惑。的确,关于《飘》是对奴隶制的缅怀还是揭露了资产阶级必定取代奴隶制的历史趋势,很多学者都试图从斯嘉丽的形象意义中找出答案。
白夜同志认为:“思嘉丽的精神正是美洲大陆的精神,新兴的资本主义精神,金钱经济的精神,所以,斯嘉丽是金钱的女儿”。“思嘉丽代表了新的南部,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私人企业开始涌现,这自然同老庄园主,同建立在奴隶制而不是建立在金钱经济和工资制度上面的生活方式分道扬镳。”白夜认为,不管老庄园主们是否愿意,南部逐渐由奴隶制转向资本主义,在这场转变中,斯嘉丽“不为过去时代的丧失而痛哭,她能够跳出旧的圈子”,她代表了“新的南方”。
丰加云认为“在女主人公斯嘉丽身上,更表现出对奴隶制的无限依恋。她常常做一个同样的噩梦,梦见她的庄园是一片荒凉,自己在浓雾里奔跑,拼命要找一个安全地方,这安全地方便是奴隶制庇护下的桃瑞,她用尽一切办法要保护这一奴隶主庄园。”
除了关注斯嘉丽的形象意义以外,许多文学工作者和评论家还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欣赏《飘》以及《飘》中主人公斯嘉丽,就我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以国内为例,黄林涛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斯嘉丽这两位世界闻名的文学形象进行比较,发现两位女主角所处的历史背景相似,性格相似,二人都精明能干,治家有方,为聚敛钱财不择手段,最后都落得个机关算尽,红颜薄命。何元媛在《飘不去的乱世佳人》中按照战前、战中、战后的时间顺序分析了作为南方大种植园主女儿的主人公斯佳丽在美国整个南北战争过程中心理历程的演变轨迹。顾韶阳,王丽艳的《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分析了《飘》中女性价值观。
梁亚茹在《独特的女性的声音—简与思嘉形象比较》中发现她们身上都表现出鲜明的女性觉醒意识,向往灵魂契合的知己之爱。两位女性作家都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倾注到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发出了独特的女性的声音。邓波的《解读飘的女性话语》呈现了《飘》更为丰富的性别文化蕴意。韦震华从《解读斯佳丽的“明天”心绪》角度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张代生的硕士论文《飘的原型意象与主题意蕴新探》从全新角度为读者解读了《飘》,李华钰的《永不飘逝》从多个角度解析了《飘》魅力历久弥新的原因。国外对《飘》的评论更是数不胜数。
我很难用“好”或“坏”来评价斯嘉丽,她的行为也不能简单地用“善良”或“邪恶”来加以判断。正如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说的:“所有的人,都是黑白相间的黑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在她身上,我们能若隐若现地感受到美利坚民族所自强不屈,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这些值得我们去学习、分析,特别是从她身上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觉醒。
主要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著,黄怀仁,朱攸若译.《飘》[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2]顾韶阳,王丽艳.《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3]张舒.《飘的女主人斯嘉丽的性格特征》[J].青年文学报,2010.
[4]黄林涛.《王熙凤与斯嘉丽性格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0.
[5]毛德信.《美国小说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6]付秀萍,徐圣稚.《从飘的主人公斯嘉丽身上看玛格丽特的女性意识》[J].安徽文学,2006.
[7]施经碧.《适者生存—简析飘的主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8]邓波.《解读飘的女性话语》[J].成都大学学报,2005.
[9]张晶,徐春艳.《斯嘉丽的‘明天’意识与美国的未来时间取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10]孙宇.《斯嘉丽的现实主义性格特征透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