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023年1月,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验收,成为目前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至今全国通过验收的23个实验区之一。作为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将非遗更好地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让非遗最大化释放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振兴、推动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成效

**州境内拥有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侗族刺绣、苗族蜡染、苗族银饰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是**州历史文化的代表,更是推动**州快速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近些年来,**州多措并举,非遗保护与传承取得以下成效。

(一)整体性保护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强区域保护。**州围绕“三山”“三江”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实施跨县域非遗项目整体性保护工程,从而更好地保护非遗存续空间,优化文化生态。二是加强载体推动。2015年以来,**州相继开展苗年、侗年、姊妹节、“**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等节庆和赛事活动,以节庆支持、赛事激励的方式增强群众文化传承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推动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苗族古歌、侗戏等非遗项目的整体性保护。三是非遗名录申报得到提升。**州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1项3处、国家级非遗56项78处,数量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首位;省级非遗218项307处,居全省第一;州级非遗329项417处,县(市)级非遗1590项。截至2023年12月,**州有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3处、省级23处、州级26处。

(二)生产性保护取得新成果。一是**州在全国率先启动首批州级非遗传承人群的申报认定工作,激发非遗传承群体的积极性。2017年,**州创造性出台了《**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群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有效解决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集体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群认定难的问题。二是推行易地扶贫搬迁“非遗随人走”政策,使传承有持续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州实施了30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并在搬迁安置点建有芦笙场、非遗展示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9个,组建了40余支非遗传承队伍,将原住地文化搬入新的社区,并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让“指尖技艺”真正转化为“指尖经济”。三是推广“非遗+”减贫模式,实现人民群众就业增收,有效推动产业振兴、脱贫致富。积极探索“非遗+乡村振兴”“非遗+研培”“非遗+旅游”“非遗+红色文化”等形式的创新融合,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赋能。**州依托非遗传承基地、传习中心(所)、非遗工坊、特色街区等场所空间,推出“苗疆非遗研学主题体验走廊”“百里侗寨非遗主题体验走廊”等非遗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形成了丹寨县万达小镇、雷山县麻料银匠村、台江县红阳苗寨、从江县岜沙苗寨、黎平县肇兴侗寨等富有特色的非遗主题研学体验点。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4.8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0亿元,其中“非遗+旅游”占旅游综合收入的50%以上。

(三)传承性保护取得新硕果。一是积极壮大传承队伍。通过申报认定,**州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人、省级170人、州级294人、县(市)级4013人。在传承人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51人、州级19人,民间艺人系列职称1034人,工艺美术系列职称32人,形成老中青结构合理的传承格局。“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非遗传承人超过5万人次,培育非遗传承人4500多人次。二是推进非遗教育进校园。**州现有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323所。通过示范学校的带动,**州有1000余所学校常态化开展非遗教育进校园活动,厚植非遗主体。三是夯实非遗传习阵地基地。**州现有各类非遗传习基地358处,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提供阵地保障。其中,丹寨县探索出一条“以非遗小镇为引领、以非遗展馆为骨干、以村落非遗传习基地为支撑”的非遗传习基地建设模式。

(四)数字化保护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资源系统建设。**州建立健全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初步建立了**州非遗图、文、音、像“四位一体”数字化资源保护系统。完成侗族大歌、苗族古歌、侗族服饰等34个项目及15位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记录成果图片2.3万张、视频1.1万条、音频500个小时,累计容量超过10TB。二是加强应用系统建设。**州在全省率先安装贵

文档评论(0)

波导手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