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诺如病毒
科普讲义;01;什么是诺如病毒;诺如病毒知识;诺如病毒传染性强;诺如病毒感染者、病例及隐性感染者均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被病菌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口传播。苍蝇与蟑螂等害虫,可以作为肠道传染病的媒介。;诺如病毒主要症状;主要特征;及时就医;个人与家庭预防;注意事项;患病期间居家隔离;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集体单位如何防控;做好宣传;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最近可能是由于气温下降的原因,我们发现有一些班级开窗通风做的不是很好,希望教室的窗户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上课时尽可能打开,无论天气怎么样,下课时都应该打开所有的门窗。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的开窗通风。最佳通风时间为上午9点至10点,下午3点至4点。;有学生/儿童呕吐时,授课老师应立即疏散其他学生/儿童,并向校医/园医汇报,配合校医/园医及保洁人员规范处理呕吐物,同时将发病学生/儿童单独隔离,通知家长带其就医或回家休息。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食品加工者、护工、幼儿园保育员等从事服务类工作的患者,症状消失3天后再返回工作岗位。;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有效。用纱布、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至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后处理。厕所马桶可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以上。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集体单位打扫厕所和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诺如病毒
科普讲义;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预防;目录;为什么要掌握儿童疾病的基本知识;讨论:各位幼儿教师们,你们认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哪方面?;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
1、入园检查。幼儿入园前必须在指定的妇幼保健院进行全面
健康检查,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
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园。
对离园一个月以上幼儿,须重新体检方可回园。
2、定期体检。每半年为幼儿测身高、体重、视力一次,每年
为幼儿进行全面检查一次,
3、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认真做好:
一摸(有否发烧);
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
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种类;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及预防;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的主要病因;治疗及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明显或不明显的病理反应,并能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疾病。;1、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殊的病原体
2、具有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3、具有可预防性
4、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个人卫生:
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口杯、手帕等个人专用;不吃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
;
任何疾病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认识疾病、了解疾病
才能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感谢聆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