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早期阅读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班早期阅读教案

小班早期阅读教案1

阅读内容:

小熊戴着粉红色的帽子出去玩,一阵风吹来,把小熊的帽子吹跑了。小熊要去找帽子,正巧遇到小青蛙。

小熊说:“风把我的帽子吹跑了,你愿意帮我去找帽子吗?”

小青蛙说:“行啊,母鸡在孵小鸡,我正想给她送蘑菇去当点心,我们边走边找吧。”走啊走啊,他们遇见了小松鼠。

小熊说:“风把我的帽子吹走了,你愿意陪我去找帽子吗?

小松鼠说:“好啊,母鸡在孵小鸡,我正想给她送伞去呢,我们边走边找吧!”他们走啊走,突然小熊发现了粉红色的帽子。帽子在地上,两只小鸡住在帽子里。

鸡妈妈说:“多亏了这顶帽子,要不然,我的宝宝们会着凉的。

小熊采了一片叶子戴在头上。呵呵,小熊又有新帽子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理解小熊寻找帽子的有关情节,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能正确的翻阅图书,并愿意大胆的讲讲、演演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评价:

第一条目标定位单独看比较的合理,既有故事情节的认知也有情感态度,比较的整合。但是从教师还想融合翻阅的学习和讲述表演的能力,那还需要上下调整。

第二条目标中“能正确的翻阅图书”在过程中涉及的不多,因为以大图书阅读为主,而且“正确”是指什么,不太明确。

调整:1、学习有序翻阅图书,了解小熊寻找帽子的有关情节。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扮演角色,表演情节感知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大图书一本、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角色头饰、录音故事比较的充足,也都是能为目标达成服务的。

录音:在孩子还没有能比较熟练的有序翻阅期老师可以调整为教师当场讲述故事,根据孩子的行为来调整翻阅的间隔速度。如果孩子能比较熟练的有序翻阅了,那么可以用录音来统一翻阅速度,这是个别的能力弱的孩子老师可以正对性的帮助了。

活动现场记录:

一、大图书阅读

(一)翻开第一幅:

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1:小熊,小熊好像拿着帽子。

师:那帽子怎么了?

幼2:被风吹了。

幼3:他的帽子被风吹走了。

师:那怎么办?

幼4:买一个。

幼2:浪费钱的。

师:对,买一个浪费钱,那怎么办?

幼1:去找。

师:小熊的想法和你一样,他要却找帽子。

(二)翻开第二、三幅

师:小熊遇到了谁?会说什么呢?

幼:小青蛙。

师:会对小青蛙说什么?

幼1:你看到我的帽子了吗?

幼2:没有

师:小熊还会怎么说?(是自己接着说)你能帮我一起找吗?

幼:好的。

师拿出角色头饰,一个戴在自己头上,一个呆在幼儿头上,两人模仿对话。其他幼儿听、看。

(三)再翻开一页

师:小熊又遇到了谁?会怎么说?(接着直接请两名幼儿戴上头饰进行对话)

幼1:你看到我的帽子了吗?幼2:没有

幼:你愿意帮我一起找吗?幼2:好的

(四)再翻开一页

幼:在小鸡的脚下

师:对,原来帽子肥仔在小鸡脚下呢。

(五)在翻开一页

师:鸡妈妈来了,会对小熊说什么?

幼:不知道

师:鸡妈妈说:小熊谢谢你的帽子,如果没有你的帽子我的小鸡会着凉的,现在有了你的帽子我的小鸡在你的帽子里很暖和。

师:鸡妈妈是怎么说的?

幼2:我不会说

幼1:忘记了

师:鸡妈妈说:谢谢小熊。小熊没了帽子该怎么办呢?

幼:买一个……做一个

(六)再翻开一页

幼:拿片叶子

师:对,那片叶子当什么呀?

幼:帽子

二、随录音听故事翻阅

播放录音故事,幼儿人手一本书按录音逐页翻阅。

三、延伸: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是怎么帮的?

即时感受和反思:

1、开头太直接了。

调整:(封面的阅读,介绍主要的角色和情节中关键的事物)有一只小熊,头上戴了一顶漂亮的帽子,有一天他高高兴兴的带着他漂亮的帽子外出散步了,多神气呀!

价值:虽然这段话故事中没有,老师需要去创编,突出:帽子的漂亮、小熊对帽子的喜欢。价值:和接下来帽子被风吹走了,小熊应为喜欢舍不得,才会去找;最后它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了别人,给孩子放大帮助别人的珍重好品质的情感。

2、老师和孩子的对话,邀请孩子参与的人数

(1)一对一的个别问答太多,参与的人数少

(2)老师的回应过于去重复孩子的回答,

文档评论(0)

137****97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