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1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王安石.docx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1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王安石.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飞来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登飞来峰》的诗句内容,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并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王安石的改革精神和坚定决心,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2.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诗歌的朗读与节奏感的把握。

2.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的体会。

(二)难点

1.对诗歌中“浮云”象征意义的理解。

2.王安石政治改革背景与诗歌情感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1.《登飞来峰》课文文本。

2.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朗读录音、飞来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展示飞来峰的图片,向学生描述山峰的壮丽和塔的高耸,让学生感受到登高望远的意境。

(2)通过提问,如“你们有没有登过山?站在山顶上有什么感受?”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主题。

2.背景介绍,了解作者

(1)简要介绍王安石的历史背景,包括他的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讲述王安石创作《登飞来峰》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心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3.诗歌朗读,感受韵律

(1)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体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引导学生跟读,强调生字生词的正确发音,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3)分组练习,每组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他成员给予评价和建议,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审美能力。

(二)新课呈现

1.诗歌朗读引导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在开始之前,请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听每个字的发音和节奏。(老师朗读)接下来,我会逐句指导大家朗读,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注意语调和停顿。

2.生字生词解析

在这首诗中,有一些生字和生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比如“寻”在这里读作“xún”,表示古代的长度单位,千寻就是非常高的意思。再比如“畏”字,表示害怕。我们不仅要学习它们的读音,还要理解它们在诗中的意义。

3.诗句逐句讲解

现在,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首先,“飞来山上千寻塔”,这里的“飞来山”指的是山峰的名字,而“千寻塔”则形容塔非常高。接着,“闻说鸡鸣见日升”,这句诗描绘了在塔上听到鸡鸣声,同时看到太阳升起的景象。我们要注意这里的“闻说”和“见”字,它们分别表示听说和看到。

4.诗歌节奏与韵律体验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韵律和节奏。大家试着用不同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这首诗,感受它的韵律美。比如,“飞来山上千寻塔”,我们可以读得慢一些,突出“千寻”的高远;而“不畏浮云遮望眼”,可以读得坚定有力,表达诗人的决心。

5.诗歌情感与哲理探讨

我们要深入探讨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他为什么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请大家分组讨论,然后分享你们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怀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1)小组讨论分工

分组进行,每组4-5人。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要点。

(2)情感与哲理分析

讨论王安石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如何体现在诗句中。

分析“浮云”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与诗人情感和决心的关系。

(3)分享与反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理解的深度和可能的不足。

(4)情感体验活动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站在高塔上,体验诗人的视野和情感。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5)课堂小结

总结学生讨论的要点,强调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强调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对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三)深入理解

1.探讨“千寻塔”的夸张与象征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看“飞来山上千寻塔”这句诗。这里的“千寻”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塔的高度。在古代,一寻大约是八尺,那么千寻就有八千尺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夸张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眼中塔的雄伟和高耸入云。同时,这座高塔也象征着诗人的志向和抱负,他希望自己能像塔一样,高瞻远瞩,洞察一切。

2.分析“浮云遮望眼”的深层含义

我们来讨论“不畏浮云遮望眼”。这里的“浮云”不仅仅是指天空中的云朵,它还象征着那些阻碍我们看清事物真相的障碍和困难。诗人在这里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也不能放弃,要勇敢地去追求真理和理想。“不畏”二字,更是体现了诗人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3.体验“身在最高层”的豪迈情怀

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站在飞来峰的塔顶,会有什么感觉?“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站在高处时

文档评论(0)

187****0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