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地质学知识要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藏地质学知识要点

油藏地质学知识要点

内部资料,请勿外泄

第PAGE23页

第一篇石油及油藏的形成

第一章石油生成

1、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物,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以碳、氢为主,其次为硫、氮、氧,此外尚有30余种微量元素。

3、石油的碳氢化合物按其结构可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4、石油的非烃组分主要是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

5、石油根据其对不同溶剂的溶解、吸附性质不同,可分离出性质不同的组分:油质、胶质和沥青质。其中油质是石油的主要组分,由碳氢化合物组成,为淡色粘性液体,荧光显示为天蓝色,可溶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和酒精中,不能被硅胶等吸附。胶质是粘性的或玻璃状的半固体或固体物质,颜色由淡黄、褐红到黒色,主要成分为芳香烃及含氧、硫、氮的非烃化合物,荧光显示为黄色、棕黄色或浅褐色,只能溶解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四氯化碳等溶解性能较强的溶剂中,能被硅胶吸附。沥青质是暗褐色至深黒色的脆性固体物质,为稠环芳烃和烷基侧链组成的复杂结构的高分子物质组成,荧光显示为褐色,不溶于石油醚及酒精,而溶于苯、三氯甲烷及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6、石油的主要物理性质有:1)颜色2)密度和相对密度3)粘度4)荧光性等。

7、天然气在地壳中的赋存形态主要有:气藏气、气顶气、溶解气、凝析气、天然气水合物和水溶气等。

8、干气:有时也称贫气,是指甲烷气含量很高,重烃含量很少,基本不含汽油蒸气的天然气。湿气是指重烃气含量较高,甲烷气含量有所降低,可含有一定数量汽油蒸气的天然气。

9、19世纪70年代以来,对油气成因的认识基本上分为无机成油和有机成油学说两大学派。

无机生成说:

A宇宙说:随着地球的冷凝,碳氢化合物被冷凝的岩浆吸收,最后凝结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B碳化物说:高温的碳和铁变为液态,反应映生成碳化铁,保存与地球深处,地下水向下渗透,与之反映生成碳氢化合物,上升到地壳即为石油。

C岩浆说:基性岩浆冷凝时合成碳氢化合物,使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聚合成饱和碳氢化合物。

有机生成说:

早期有机生成说:以生物化学为主要动力,沉积物所含原始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逐步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输到邻近的储集层中。

晚期有机生成说:石油是沉积有机物质被埋藏后,达到一定深度和温度,在热力加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主要依据:油气分布与岩石类型(沉积岩中);纵向分布(时间上);成分特征;某些稀有金属特征;油层温度特征(很少超过100oC);形成时间;近代沉积物中的观察结果。

9、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储集层中油气向上逸散的不渗透岩层。

排替压力:是某一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10、盖层的类型、封闭机理及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

A盖层类型:

a按岩性分类

(1)泥质岩类盖层:泥岩、页岩等,粒细、致密、渗透率低是良好的盖层。

(2)蒸发岩类盖层:盐岩、膏岩是最佳的类盖层。

(3)碳酸盐岩类盖层:泥灰岩、泥灰砂岩,但易溶蚀形成缝洞。

其他类盖层:铝土岩、火成岩、煤层等。

b按分布范围分类(区域性盖层、局部性盖层)

c按盖与油气藏的位置分类(直接盖层、上覆盖层)

B封闭机理:

a物性封闭:依靠盖层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封堵油气、一般只能阻止游离相油气进一步运移,难以封堵水溶相及扩散方式运移的油气。

b超压封闭:依靠盖层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封闭油气。超高压盖层的封隔能力取决于超压的大小,超压越高,封盖能力越强

c烃浓度封闭: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的底层作为盖层,以较高的烃浓度阻止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主要对以扩散方式向上运移的油气作用

C影响盖层有效性因素:

岩性、韧性、厚度、连续性

a泥质岩类是良好的盖层

b韧性岩石构成的盖层与脆性岩石相比不易产生断裂和裂缝

c盖层越厚月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d盖层大范围连续性稳定分布对油气聚集有重要意义

11、生储盖组合:剖面上紧密相邻的生油层,储集层、盖层三者的有效配置。根据三者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可分为:正常式生储盖组合、侧变式生储盖组合、顶生式生储盖组合和自生、自储、自盖式生储盖组合。

第三章油气藏

1、油气运移: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层中任何移动称为油气运移。

初次运移:是指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运移。

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

2、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途径、方向及时期

相态:石油初次运移时的相态以游离相占主导地位,而水溶相气溶相居其次。天然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水溶相和游离相

动力:(1)正常压实产生的剩余流体压力(2)欠压实作用(3)蒙脱石脱水作用(4)流体热增压作用(5)有机质的生烃作用(6)渗淅作用(7)胶结和重结晶作用(8)扩散作用(9)毛细管压力

文档评论(0)

187****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