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指导书最新排版.docVIP

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指导书最新排版.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结构纲要图说明书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企业

二○○二年八月

重庆市1∶50万地质系列图

编纂委员会组员

主任委员:李后蜀

副主任委员:汪小昆

委员:黎力刘安云袁兴平朱永琴邓富银吴时兴

总编辑:黎力

副总编:刘安云袁兴平

图幅负责:朱永琴吴时兴

内容简介

重庆市地跨扬子准地台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两大结构单元,经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基底形成阶段、南华纪——三叠纪槽台分野阶段及侏罗纪——第四纪陆内改造阶段结构——沉积演化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结构格局。

扬子准地台划分为重庆台坳、上扬子台坳、大巴山台缘三个二级结构单元,和四个三级结构单元和八个四级结构单元。其褶皱基底由青白口系板溪群组成,南华系——中三叠统关键为海相台地型建造序列,晚三叠世以来发育大型陆相盆地沉积。盖层除北缘部分为印支褶皱,渝东南为燕山褶皱外,其它大部分均为喜马拉雅褶皱,新生代以来新结构运动关键表现为台区断块、表层扭动。各结构单元结构形态及其在空间分布各具特征,渝东南为北北东向城垛状褶皱,渝西小部为舒缓背斜、穹隆和向斜,其它大部分地域则表现为北北东——北东向梳状褶皱。

秦岭地槽褶皱系仅划分为北大巴山冒地槽二级结构单元,以青白口系龙潭河组组成褶皱基底,南华纪——寒武纪以冒地槽型沉积为主。地壳运动以印支运动为主,结构形迹多表现为北西向复合结构。

说明书及图件是在参考、利用、综合研究《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和区内和周围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资料基础上编制。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结构旋回及结构层划分………2

第一节结构旋回及结构层划分标准……………2

第二节结构旋回及基础特征……………………2

第二章结构单元划分其及基础特征………………5

第一节结构单元划分及命名标准………………5

第二节结构单元基础特征…………5

第三章深、大断裂及基底断裂……………………26

第一节深、大断裂…………………26

第二节基底断裂及隐伏断裂……………………26

第四章新结构运动……………………28

第一节升降运动……………………28

第二节活动断裂及地震…………28

第五章结构—沉积演化简史………29

第一节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地台……29

第二节南华纪—三叠纪槽台分野阶段…………29

第三节侏罗纪—第四纪陆内改造阶段…………30

前言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东和湖北省、湖南省接壤,南接贵州黔北,西和四川省毗邻,北抵大巴山在城口—巫溪北侧和陕西省分界。地理坐标: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1′~32°12′,面积8.2万平方公里。

重庆市地处东部发达地域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结合部。中、西部属丘陵地貌,北、东、南为边缘中、低山区。区内水系发育,气候湿润温和,交通方便。

本说明书及图件是在参考、利用、综合研究《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和区内和周围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资料(截止1999年)基础上编制。

依据区内结构形态及其在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结构特征,从而划分了以城巴断裂带为界扬子准地台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两个Ⅰ级结构单元。在扬子准地台中以沙市隐伏断裂和七曜山基底断裂为界划分出了大巴山台缘坳陷、重庆台坳、上扬子台坳三个Ⅱ级结构单元,同时依据各Ⅱ级结构单元中不一样结构形态又划分出了四个Ⅲ级结构单元及八个Ⅳ级结构单元。在秦岭地槽褶皱系中,仅存一个北大巴山冒地槽Ⅱ级结构单元。

其总结构面貌为:渝东北(沙市隐伏断裂以北)结构线多为北西向,褶皱由北往南其强度和密度均逐步减弱,由紧闭倒转褶皱、斜歪褶皱到开阔褶皱,轴面由倾斜到直立,逆冲断层多发育于背斜核部,其规模从北往南亦逐步减弱到不发育,据区域资料及专题研究结果,其结构形态定型为印支褶皱造山运动,结构层在城巴断裂带以北为南华系代安河组—寒武系八仙组,以南为南华系明月组—三叠系;渝东南(七曜山基底断裂南东)为北北东向背向斜等宽城垛状褶皱,断裂较为发育,且含有多期活动性质,酉阳、黔江一带上白垩统正阳组角度不整合于侏罗系及以老地层之上

文档评论(0)

134****79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