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精讲班第十章.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教育心理学

精讲班

主讲老师:甘利婷;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二〕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喜欢、厌恶、同情等。一般认为,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响的意向或意图,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例:1、态度包括三个成分,即态度的认知成分、与态度的行为成分。

答案:情感成分

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答案:态度的情感成分;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达,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标准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假设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那么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标准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人物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标准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局部。;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道德情感的内容主??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开展。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对一个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具有强大的激发和推动作用。;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

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那么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谢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因此,在评定一个人的品德时,更多的是依据这个人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它们与一般的技能和习惯并无区别,只是在用来完成一定的道德任务时,便具有了道德的性质。;例: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原那么

D、道德行为

答案:ABD;例:2、在品德的心理结构各成分中,〔〕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答案:A;例:3、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表象的道德情感

答案:C;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联系:二者实质是相同;

二者的结构是相同的。

区别:二者的范围不同;

二者的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五个等级,即接受、反响、评价、组织、性格化。;一、品德开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开展阶段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版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认为儿童的道德开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他的研究为儿童道德开展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初步奠定了品德心理研究的科学根底。;1.他律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1〕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2〕认为规那么是必须遵守的。;〔3〕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抱极端的态度,好与坏之间,非此即彼。

〔4

文档评论(0)

寒傲似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110401000002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