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新型社区典型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桐柏新型社区典型材料

PAGE

PAGE2

创新思路完善机制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12年3月17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桐柏县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示范带动、分步实施,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的工作思路,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已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4个,投入各类资金6.5亿元,建设新型农民住宅1954套、35万平方米,已入住农民860户,配套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思路,科学部署。2006年,我县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新农村建设80条初级标准,以试点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舞钢市、郏县等地先进经验,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的结合点和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来抓。在建设思路上,打破原有自然村、行政村的界限,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即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积极实施“三个加强”(即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强主导产业培育),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目标上,把全县215个行政村3251个自然村规划整合约为86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两个整体推进乡镇,计划利用5—10年或更长的时间,使全县农村全部实现社区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在工作部署上,按照“政府引导、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多元投入,典型引路,积极稳妥推进。

二、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坚持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统筹规划、节约土地,以人为本、生态宜居,以科学规划引导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一是坚持突出特色。先后聘请中国机械工程设计院、浙江大学设计院、郑州大学设计院等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社区建设规划。在具体规划上,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因势而建;建设规模、建筑风格灵活多样,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各具特色。如建设中的月河镇西湾社区,依山势建特色民居,同时为适应旅游度假、农家乐产业发展,建有以商住楼为主的“风味小吃一条街”。在建筑风格上,着眼于长远发展,体现高标准、先进性、有特色、有品味。如省级示范社区安棚镇利民社区,依托县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金果园社区、依托毛集镇“百年莲花堰”自然人文景观而建的南湖社区、临近淮河之滨而建的城郊临淮社区等,都既具有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风格。二是坚持节约土地。把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四规合一”,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整体布局规划,使各种规划相互衔接。要求新型社区建设用地必须少于原有居住用地,每个社区规模至少在200亩以上,农民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空间等统筹规划,同

初步形成。

尽管我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整体工作还刚刚起步,各个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面对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兄弟县市区的良好发展态势,我们深感差距不小,压力很大。下一步,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整体推进乡镇和示范社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全市、全省亮点示范社区,实现全县新农村建设新跨越。

文档评论(0)

187****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