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XMDRO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演讲人:***202*-07-03
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贰多重耐药的传播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肆多重耐药菌的院感防控伍目录
01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分类2023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院感染监测标准》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中提及的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五类七种”:
第一类: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①大肠埃希菌;②肺炎克雷伯菌;
第二类: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第三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④粪肠球菌;⑤屎肠球菌;
第四类:⑥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第五类:⑦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E)。
二、我院重点监控的5种多重耐药菌:
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03多重耐药的传播
传染源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源主要来自住院患者,如果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他患者,此患者便是主要来源。
如果患者污染的是环境物品,环境物品便是传染源,通过这些物品也可以传播给其他患者。
传播途径各种病原菌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以通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飞沫、被多重耐药菌污染的空气传播。医院内患者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往往是泛耐药菌的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老年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
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患者;
长期ICU住院患者;
近期抗菌药物使用大于3种以上者;
既往有MDRO定植或感染史等。
04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监测方法:
①日常监测:包括临床标本和环境的MDRO监测。但不建议常规开展环境MDRO监测,仅当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MDRO的传播可能与医疗环境污染相关时才进行监测。
②主动筛查: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或粪便)进行培养、检测,发现MDRO定植者。
③暴发监测:重点关注短时间内一定区域患者分离的同种同源MDRO及其感染情况。
2)监测指标:
①MDRO感染/定植现患率:特定时间段内MDRO感染及定植例数/目标监测人群总例数。②MDRO感染/定植发病率:新发的MDRO感染及定植例数/千住院日(或例/月)。③MDRO在总分离细菌中构成比(去除重复菌株后)。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3)主动筛查部位:
①选择细菌定植率较高,且方便采样的2个或2个以上部位采集标本。②MRSA主动筛查常选择鼻前庭拭子,并结合肛拭子或伤口采样结果。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主动筛查常选择粪便、肛拭子样本。④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主动筛查标本为肛拭子,并结合咽喉部、会阴部、气道内及伤口部位的标本。
4)注意事项:
1、除科学研究需要,不建议常规开展环境MDRO监测,仅当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MDRO的传播可能与医疗环境污染相关时才进行监测。
环境标本的采集通常包括: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①患者床单位,如床栏、床头柜、呼叫器按钮、输液架等;
②诊疗设备设施;
③邻近的物体表面,尤其是手频繁接触的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电灯开关、清洁工具等公用设施;
④可能接触患者的医护、陪护、清洁等人员的手,甚至包括鼻腔等可能储菌部位。
2、区分感染与定植、污染,通常需综合患者有无感染临床症状与体征,标本的采集部位和采集方法是否正确,采集标本的质量评价,分离细菌种类与耐药特性,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反应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3、痰液、创面分泌物等是易被定植菌污染的标本,若标本采集过程操作不规范,将影响培养结果的可靠性。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4、为避免高估MDRO感染或定植情况,分析时间段内,1名患者住院期间多次送检多种标本分离出的同种MDRO应视为重复菌株,只计算第1次的培养结果。
05多重耐药菌的院感防控
多重耐药菌的院感防控1)预防措施:
1.24小时内上报多重耐药卡。
2.隔离医嘱: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3.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4.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5.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剂、黄色医疗废物袋、隔离衣。
6.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轮椅、心电图机等不能专用的要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7.限制探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8.患者外出检查或转诊之前通知相关科室,提醒做好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