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声律启蒙十三覃其二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83 声律启蒙十三覃其二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十三覃(二)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

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

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

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

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三覃》,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感受传统文化的音韵美并感悟“十三覃”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可以表情达意。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十三覃的第二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学生自由读第二段。

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

2、个别读,全班听,注意正音。

3、学生听老师范读,注意长句划分节奏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

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4、全班学生诵读。

5、找出韵脚。(堪、覃、庵、柑、惭、谏、谈、南、三)。

6、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提示学生注意平仄,读出韵律和节奏)

7、注意体会平仄。

2.图示解读?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十三覃的第二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PPT第6.7.8页)

师:即将对想要,可以对能够称量轻重的工具对测量长度的工具

将:将要。

欲:想要。作副词用,与“将”同义。

可:能。

堪:能够。

德被:恩德广布,无不覆盖。

.恩覃:与“德被”同义。覃,是蔓延、延伸到之义。德被、恩覃,一般用以歌颂天子之德,泽及万方,无所遗漏。

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PPT第9.10页)

译文:称量轻重的工具对测量长度的工具,风雪笼罩的佛寺对云雾缭绕的道庵。

权衡: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引申为标准。权,秤锤。衡,秤杆。

尺度:计量物体长度的定制,引申为规则、标准。

雪寺:雪中的寺庙

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PPT第11.12页)

译文:安邑产蜜枣,洞庭有甜柑。不羞愧对没有愧色。

安邑枣:在安邑拥有一千棵枣树,这种人的富裕程度可比千户侯。安邑,地名,自古以产枣闻名,一度作为宫廷贡品。

洞庭柑:即洞庭橘。洞庭湖一带以盛产柑橘闻名。

不愧:不感到羞愧。

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PPT第13页)

译文:唐朝魏征能够直言进谏,晋代王衍善于清谈玄言。

直谏:直言进谏。

清谈: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PPT第14页)

译文:紫色的梨在山北摘去,红色的荔枝从海南运来。

紫梨:传说中的一种名贵梨子,色紫,为仙界之物

丹荔:荔枝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PPT第15页)

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译文:偷鸡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只能每月偷一只;养猴子是山公的聪明行为,只需要每天早上给三个橡子。

三、历史典故

讲解历史典故,激发兴趣

攘邻之鸡(PPT第17.18页)

“月一”是什么,“朝三”又是什么呀?

这两句啊,其实是两个故事。咱们慢慢说。前一句话“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是孟子说的一个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他和孔子一样,去过很多国家,给君王出主意。有一次,他到了宋国,提了两个建议:一是把百姓交的税给降下来,二是取消关卡和市场的税收。总之,就是让老百

姓少给朝廷交钱。

有个叫戴盈之的官员不想接受这个意见,但是他又不方便直说,就和孟子说:“这个主意挺好。可是咱们一下子做不到。不然这样,咱们先降低一点点,等到明年再完全降下来,怎么样?”

孟子一下就看出他的心思了。就说了个故事:“我听说有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你这么做不对呀!’那个偷鸡的人回答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我一下子做不到。不然这样,我先一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可以完全不偷了。’

孟子说完这个故事,紧接着说:“如果知道一件事情不对,就要赶紧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这就是“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的故事。“攘鸡”,就是“偷鸡”的意思。“月一”指的就是“每月偷一只鸡”。

原来是这样。哪个邻居家里开了养鸡场吗?哪儿有那么多鸡给人偷呀?而且,邻居知道家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