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挑战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蕉枯萎病及防治技术研究

*陈晓路王琪

*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01级研究生

香蕉枯萎病(Bananavasicularwilt)又称为巴拿马病(PanamaDisease),是在香蕉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04年该病在美国的夏威夷首次被发现,1910年在巴拿马国该病造成很大损失,1935~1939年南美洲的巴拿马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等国香蕉枯萎病严重发生约有43万hm2香蕉被毁灭。香蕉枯萎病现在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及南美洲的香蕉产区。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也有分布。我国台湾自1967年首次发现一个新的生理小种为害Cavendish类的香蕉后,几年内有1200hm2香蕉园发病。1985年台湾5000hm2香蕉园中大约有1500hm2计50万株香蕉发病死亡。近几年我国的福建和广东也相继发现有枯萎植株,主要为害龙牙蕉粉蕉和香大蕉,发病率为4%~20%,严重时达到60%以上。1985~1988年广东省的中山番禺花都市的广州市近郊的龙牙蕉(过山香)和粉蕉曾较大面积发病,发病率一般37%~26%,严重的达到60%,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据研究,香蕉枯萎病的病原可能来自东南亚,但最早的报道是在1896年的澳大利亚。巴拿马病几乎危害香蕉的所有的栽培品系。然而,它的出名是由它对一个品种GrosMichel的为害。在20世纪50年以前,GrosMichel品种在当时农场的广泛栽培使香蕉枯萎病大面爆发,并通过它的出口传播到全世界。到20世纪50年代,除了南太平洋地中海马来西亚等的一些岛屿以外,世界上已经没有不存在该病的地方了。我国大陆于1960年在广西的西贡蕉上首先发现此病,但只发现在龙芽蕉和粉蕉类型的品种上,而香蕉大蕉尚未见有发病。然而,自从2000年在广东番禺发现香蕉品种感病后,该病害在广东省主要香蕉种植基地迅速蔓延。如2001年11月,我们在珠海某农场调查发现近20万株香蕉发病枯死,损失惨重。

因此开展香蕉枯萎病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在综述该病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研究方向。

一病害的症状

香蕉枯萎病在成株期和抽蕾期结实期蕉株症状明显,而幼龄期植株感病后,无明显症状。病害症状先从下部开始显现。到了成株期时,先在最下部叶片及其叶鞘呈橙黄色,这种黄色先从叶边缘发生,逐渐向中脉扩展,病叶迅速凋萎,叶柄在靠近叶鞘处折曲下来,叶片倒挂在假茎旁。随后其他叶片自下而上相继发黄,凋萎,倒挂。叶片由黄色变褐色干枯,直至最后一片顶叶枯死,病株便全株枯死,在枯死的株干上倒挂着干枯的叶片。有些后期感染的病株,虽不立即枯死,纵使能抽蕾,但蕉如指头大小,数量稀少,没有食用价值。

枯萎病是维管束病害,内部病变明显可见,把初发病的植株根茎部横切观察,可观察到髓部和皮层薄壁组织间有黄色或红棕色斑点,这是被病菌侵染后坏死的维管束。若纵剖病株根茎,即可看到黄红色病变的维管束成线条状,越近茎基部颜色越深,越向上部病变颜色越淡,病变一直延伸到根茎部,后来大部分根变黑褐色而干枯。据我本人在田间的观察,髓部和皮层薄壁组织间组织的颜色可能与香蕉的品种有关。

另外,香蕉枯萎病的症状很容易和由细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Moko病枯萎症状相混淆。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和巴拿马病不同,由细菌引起的病害Moko一般在蕉苗大约4个月的时候发病,并且引起蕉实的内部变色。

二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香蕉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EFSmith)SnyderetHansen,属半知菌亚门。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无色,有3~5个隔膜。24℃温度下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为4~7mm/d,并明显有少量的气生菌丝,有白色到紫色的色素;分生孢子从黄褐色到橘黄色,菌核(sclerotia)蓝色至黑色并生长在培养基中。大型分生孢子或小型分生孢子着生在分枝或不分枝的瓶状上;小型分生孢子5-16x24-35μm单孢或双孢,椭圆型或肾型,着生在假头上;大型分生孢子27-55x33-55μm,四孢到八孢,镰刀型;末断或中间的厚壁孢子直径7-11μm,单个或成对的着生在菌丝或分生孢子上。不典型的FoxysporumfspcubenseVCG的菌株,不产生厚壁孢子。

福建农业大学的林时迟等(2000)首先在国内研究了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营养条件:营养对孢子类型和孢子大小产孢量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米饭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其小型孢子所占之比例最多,厚垣孢子所占的比例最少;其次是麦粒培养基和PSA;香蕉皮培养基病菌生长最弱,小型分生孢子所占的比例最小,厚垣孢子所占的比例最大,

2酸碱度:不同PH值培养基的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