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心得--一个都不能少 论文.docx

我的教育心得--一个都不能少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教育心得

—一个都不能少

摘要:教育是一直以来都是炙手可热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所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发展性又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压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我将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我的教育心得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爱、转化、后进生、陶行知

夸美纽斯曾将教师称之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加力宁称老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没有真正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我认为这个赞美简直太夸张了,职业千万行,为什么教师能成为最光辉的职业呢?然而当我真正从事这一职业,站到讲台看到这群可爱的孩子的时候我明白了,对于这一赞誉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教师的使命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是2018年9月考上教师,走进教师这一行业的,说实话当时是因为自己想落实一个工作去寻找一份安稳,但是当我真正从事这一行业之后才发现,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用童心在做交流。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其实有些简单,因为孩子的思想变化太快了,每天都在不停的改变,我无法用同一个方法去应对所有的孩子,尤其是后进生,没办法使用同样的方法去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我感到苦恼的时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映入我的脑海。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要尊重他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特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研究好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自身的特点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健康快乐的进步和发展。所以说后进生的一个转化就会尤其重要,转化的前提是了解后进生,后进生有以下特点:一般觉悟低、是非感模糊、缺乏上进心,成绩也会偏低,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松散,容易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课,顶撞老师,劳动不积极,而且相对老说较为敏感,容易冲动等等。面对这诸多的问题应该怎样去处理呢?如果一味的指责,不明事由想让他们改变,那是相当困难了,俗话说“对症下药”,不同的病使用不同的药进行治疗,那同样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导。每一个老师都想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整体教育,又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积极的去转化后进生,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内因启动法”是转化后进生的一项系统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其中主要包括相互联系与渗透的五个要素:激发“动情点”、捕捉“闪光点”、启发“醒悟点”、扶植“起步点”、抓住“巩固点”。

一、激发“动情点”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同一个魔力一般,发自内心的爱能使后进生干涸冰冷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安抚。人都是有感情的,是感性的动物,所以在教学中以情动人必不可少的,需要在情感上达成共鸣。需要给予一定的“动情点”,当后进生因受外界的一些正面刺激,能让他们情感上产生共鸣,当他们敏感的心灵受到歧视,但这时却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当他们受到其他人的误解,但老师能够及时给予理解;当他们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及时出现去化解困难;当他们自我否定,而老师却给予最充分的肯定。虽然只是一个表情,一个语言,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对于他们都是莫大的帮助。能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一些安慰和寄托,尤其是来自老师的爱。这就是达到了“心有灵犀”,学生能够接收和接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这就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当双方可以心心相通时,教师的转化工作就可以达到积极的效果。才能真正的做到去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继续前进。读过于永正老师的很多书籍,于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充分遵从了陶行知的教学思想,陶行知先生有一句人生格言“热爱每一个学生”,在于永正老师的教学中我也能感受到满满的爱意,对学生的爱能让你看着时候都会发自内心的钦佩和爱慕。在于永正老师的书中都是许多活生生的例子,我都感觉自己置身其中,在观看于老师教学的场景,在想念贝贝一文中,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孩子得了肿瘤,于老师为了给孩子家长留下孩子的痕迹,为了自己以后再想起她,弄了录像课,给他很多发言的机会,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但读着我总觉得有点悲伤。不单单是这一个孩子,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于老师都会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取长补短;对于不讲卫生的孩子,他亲手帮助洗头鼓励,让孩子重新找到自信;对于问题孩子,他也不放弃,让他担任班干,找到自己的价值。这些都是一个教师能够真正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并从中找到应对的对策,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任何的教育教学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感情,找到动情点。因此,激发“动情点”成为了转化后进生工作的起点。

二、捕捉“闪光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充分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是指引他们向前的一个指向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