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和常用穴位图专家讲座.pptx

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和常用穴位图专家讲座.pptx

  1.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衡针;;-3-18;平衡针灸基础理论部分

一、平衡针灸学定义

二、平衡针灸学特点

三、平衡针灸学理论起源

四、平衡针灸学作用原理

五、平衡针灸学取穴标准;一、平衡针灸学定义;二、平衡针灸学特点;平衡针灸目标不是去直接治疗病人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个人为外因刺激伎俩,经过患者本身调整到达恢复机体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本身来治疗自己疾病。平衡针灸充分地发挥了机体本身调整平衡独立性,同时产生异向思维,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平衡取穴方法。;(二)突出人体信息系统;(三)突出单穴疗法;(四)突出快速针刺;(五)突出即时效应;(六)突出针感效应;(七)突出离穴不离经;(八)突出穴名通俗化;(九)突出安全无副作用;(十)突出临床实用性;三、平衡针灸学理论起源;传统医学心神调控学说经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管制作用;当代医学神经调控学说是经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调控作用。

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当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一样角度来进行阐述。详细讲人体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认识而产生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这个平衡系统关键原理,经过人为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到达人体自我平衡,从而到达扶正祛邪之目标。;平衡针灸还是心理学、哲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力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当代针灸学,其学术思想充满了信息论、相对论、系统论、调控论、耗散结构论、矛盾论、实践论、整体论、平衡论。其理论主要从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阴阳整体学说、心理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生态平衡学说6个方面进行阐述。;四、平衡针灸学作用原理;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主动接收了医生给予指令性信息,快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中枢递质,再经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能量物质???提升机体免疫功效,提升机体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经过自我修复到达一个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伎俩激发调动患者机体平衡调控系统功效来实现。

;;五、平衡针灸学取穴标准;(一)定位取穴标准;(二)交叉取穴标准;(三)对应取穴标准;(四)男左女右取穴标准;(五)左右交替取穴标准;(六)双侧同时取穴标准;-3-18;临床惯用平衡穴位介绍

临床惯用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4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1个。

;现分为三组介绍;一、颈肩腰背痛穴组;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标准: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局部出现酸麻胀感。

功效: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整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能够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效命名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所以为巩固疗效,降低环境诱发原因,防止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二)肩背穴;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标准: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针感为宜。

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对应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效:消炎止痛,调整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症、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

颈肩筋膜综合症,偏瘫癫痫癔症分。;(三)肘痛穴(膝眼);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脂及肌支。

取穴标准: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功效: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