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疑”生“质”因“质”而“智” 论文.docx

由“疑”生“质”因“质”而“智”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疑”生“质”,因“质”而“智”

——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质疑

摘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一些问题,并随之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把这种质疑性心理称为质疑意识。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是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疑,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释疑,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质,因质而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陶行知说:“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讲几句问一句,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自主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也是学生积极上进,获取新知的阶梯。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疑,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质,因质而智。

何谓质疑意识呢?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随之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把这种质疑性心理称为质疑意识。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有问题,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中国最早的教育经典《论语》,多数内容就是学生质疑,孔夫子回答。这种方法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在深入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应当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氛围,引发质疑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意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少年儿童好学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的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意的心灵受损。因此,教师应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任意出一组数,教师马上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马上就产生质疑:为什么会这么快的答对,是巧合吗?教师究竟有什么好办法?通过质疑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如此一来,学生的疑问也自然的产生了。

二、指导学法,帮助质疑

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学生的质疑往往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理解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是无法进行质疑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用笔圈、点、勾、画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之词,多问一些“为什么”。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还可编写导读提纲,将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质疑。如教学“质因数”概念时,我引导学生质疑“质因数和质数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后,马上就会发现,这两个概念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质数指的是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而质因数指的是因数中是质数的数。这样学生不但区分清了两个概念,而且也潜移默化知道在什么时候应提出问题。

(二)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质疑。如教学“求最大公因数”方法时,我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是所有公有质因数的乘积才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所有公有质因数的和或差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莫大的讨论兴趣,他们纷纷发表见解,各抒意见,最后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三)在知识的变化处质疑。如教学完“年、月、日”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而整百年份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刚提出时学生也感到很茫然。最后我让学生自己课后查阅收集有关时间的资料,小组合作解决,结果第二节课时学生带来了很多时间的有关资料,并且也附上了自己的答案。

三、发挥主导,做好质疑

第一,在新课教学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告诉学生,预习内容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计算方法、发现的计算规律和有趣现象、窍门等都可以用来质疑。新课结束后,安排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哪些问题是围绕着学习的内容提的?你从哪些问题中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