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20页

第PAGE2页共NUMPAGES20页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盘旋于绝境之上的不屈精神

①1925年1月,一名叫柯林斯的洞穴探险者在探险时遭遇不幸,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腿,动弹不得。人们想办法施以援手,还是不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在人们难以想象的疼痛和折磨中,柯林斯整整坚持了十九天。

②十九天的时间,一分一秒对柯林斯来说都是煎熬。在没有一线光亮的洞穴里,无边的黑暗浸满人的意识,柯林斯的腿上覆压着巨石,仅可容身的小穴如同绳索捆绑着他,他全身无法动弹,能动弹的只有他的思维。

③一名叫米勒的记者五次深入洞穴,为人们记录下了这位落难者在生死面前如何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及其内心的痛苦与顽强的挣扎。

④地面上每一寸地方都是水,每前行一步,都不得不像蛇一样地蠕动。当记者米勒试图挤进柯林斯受困的小洞,“疼——太疼了!”柯林斯恳求米勒放弃这样的努力,柯林斯躺着,向左侧斜着,以致他的左脸颊触到了地面,两只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边石头的缝隙里,像一位钉在十字架上的受难者,这样的姿势,他不得不保持了十九天。

⑤他的脸上盖着一块油布,米勒试图把它揭开。“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米勒这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顶部的岩面上滴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最初的几个小时,柯林斯并不介意,可是,随后持续不断的水滴几乎让他疯狂起来。后来他的弟弟给他带来一块油布。此情此景,让人想起旧时的水牢,再坚强的人,也会不寒而栗。

⑥一次次的营救失败,终于有一次,柯林斯面对着米勒,真诚并非调侃地开起了玩笑:“喂,伙计,你最好出去暖和暖和。不要回来了,你这么瘦小,我相信你是不能把我弄出去的。”此刻,最需要帮助的人,依然乐观,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人,关心眼前来帮助他的瘦小记者。

⑦柯林斯没有任何额外要求,但他郑重地要求在他的头顶放置一盏灯。灯光如豆,可是,微弱的光,在这位地下探险者的心里,成为永存希望的火种,成为挑战黑暗环境和冷酷陷阱的象征。

⑧柯林斯离去了,美国一位传教士为柯林斯作了一首缅怀的歌——《柯林斯之死》,歌词唱道:“我们都知道的一个家伙/有着白皙英俊的脸庞/真诚而勇敢的心肠/他的身躯正在沉睡/沉睡在那个荒凉的沙洞里。”听歌者无不落泪。

⑨置身绝地,是对精神强度与韧性最好的考验。当我们面对生命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柯林斯的不屈灵魂来到我们身边,在生命的琴弦上弹奏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些哭泣的人们。

1.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柯林斯在绝境中的“不屈”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3.第②段和第⑥段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各有何表达作用?

4.本文和《伟大的悲剧》都写到了主人公去世之后,其他人的表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请任选一文,结合文意谈谈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梦见圣陶先生

胡竹峰

①以苏州古镇甪(lù)直为背景的小说,早先读过清人遽园的《负曝闲谈》,后来看到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逛江南几个古镇,角直的烟火气息很真切,可看见多年前水乡人家的模样。

②《多收了三五斗》是小品,《倪焕之》虽是长篇,也是小品,故事的线索简单,倪焕之从吴淞河畔一个小市镇走向大都市上海,最终绝望地毁灭在大革命退潮中。小说偶尔夹杂的民俗民情的描写,让人看到当年的生活,看到1928年三十几岁的叶圣陶的功力。至今还记得描写红烛一节:“舱里小桌子上点着一支红烛,风从前头板门缝里钻进来,火焰时时像将落的花瓣一样亸(duǒ)下来,因此烛身积了好些烛泪。红烛的黄光照见舱里的一切。”

③年轻的叶圣陶,行文造句都年轻,充满活力。更年轻的时候,叶圣陶写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深刻,无奈。那是白话文的《老残游记》。没有声嘶力竭的批判,也没有无情的讽刺,无奈之心跃然纸上,活生生的人情与赤裸裸的世故,难得二十多岁的叶圣陶如此练达,如此洞明。

④那次去苏州,去甪直。甪直的名字过去不是读成“角直”就是读成“用直”。叶圣陶老先生的墓刚好也在角直。叶圣陶生前反对修故居、修陵墓,从不把自己当作是什么大人物大作家,只承认自己是个“写写文章的人”。老派人谦虚、实在,叶圣陶的文章是极好的,尤其晚年的随笔,字字如谷穗,字字如豆荚。

⑤叶圣陶的文章,汪曾祺见了一定喜欢,真真随便到家了,一字一句都是大白话大实话。有年轻人觉得叶圣陶、梁实秋、朱自清、汪曾祺诸前辈的文章选入课本,不过是尊老敬老的礼仪,实在不应该宽容那种废话无聊的作品。年轻人火气大容易激烈,这些前辈笔下有一种大致相同的美学倾向和比较近似的艺术风格,清淡自然、隽永纯净。年轻人求新求变,观点不一,我尊重他们的说辞。二十年后,再看叶圣陶的文章,或许会读出好来也说不定。

⑥叶圣陶的毛笔字写得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