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八升九暑假衔接 语文素养与能力提升天天练 (十六)学案+练习+答案.docxVIP

专题16 八升九暑假衔接 语文素养与能力提升天天练 (十六)学案+练习+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攻该文强调了不正当的权力滥用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尤其是通过侵占公共财产侵犯私人的权益破坏社会稳定等方式因此,任何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以维护人类的尊严和权利同时,文中的许多观点都有明确的道德和伦理基础,旨在倡导公正和公平的社会秩序

PAGE

PAGE1

2023—2024八升九暑期语文素养+能力双提升天天练(十六)

【每天预习一首古诗词】诵读+阅读+类型解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题目。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③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④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②[栖迟]停留,居留。③[汉文]指汉文帝刘恒。④[吊]凭吊。贾谊曾在此作《吊屈原赋》。

1.李白空有绝世之才,百般努力却仍被“赐金放还”免除官职,所以诗人深感行路之难;刘长卿第二次被贬谪降职时,正好经过长沙贾谊故居,寒秋之景自然让他心生强烈感慨。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遭遇①???的痛苦经历之后所写,一开始都表现出②???的情感,而【甲】诗在结尾处转向③???的情绪,别创一番境界。

2.有人说乙诗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你怎么认为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3.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认识和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均为唐人律诗,句式整齐,韵律谐调,富有格律之美。

B.【甲】诗中诗人因不能做到悠闲地在碧溪上垂钓和乘着小船做白日梦而感叹“行路难”。

C.【乙】诗最后两句,诗人用“怜君”含蓄地透露出“自怜”之意。

D.“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首诗都借写眼前古迹而发心中真情,完美地做到了情景交融。

【解说】

1.诗歌解读:《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怀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

2.诗歌鉴赏的方法:关注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3.诗歌背景的把握:要注意通读全诗,把握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反映的时代背景。

4.思想感情的理解: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

【每天一篇文言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文档评论(0)

wangzhenp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