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古诗文(24分)
(一)默写与运用(10分)
1.默写
(1)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安安同学下半夜起身去登山。山里半夜凄清的氛围让他感到寒冷与恐惧,她可以用《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体现这种心情。
(二)(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桌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2.[甲]属于“风雅颂”中的《______________》篇;[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人名)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足为外人道也()(2)杨谢而从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从[乙]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可知“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从[丙]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杨氏是要定居穴中的。
6.[乙][丙]所描绘的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语回答)
7.对上述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写了一个男子思念追求女子的过程,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乙]中是渔人偶然发现了桃花源,[丙]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丙]文中的民众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丙]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二、现代文(26分)
(一)(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的”“得”“地”的前世今生
①几年来,在学生作文、荧屏字幕,乃至报纸杂志上,结构助词“的”和“地”混淆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开始扩展到“得”字了。就连某知名报纸上也出现了“乌鸦远比人们想象得更聪明”的表述。
②人们不禁要问:??
③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得”“地”三个字同属于结构助词,一般置于一个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特别是句子中语汇之间的关系。
④不过,上述“的”“得”“地”的用法,并不是自古以来一直这样清楚而固定的。
⑤……
⑥“地”字,据现代学者推测同样源于“之”或“者”,在古代白话中经常会与“底”或“的”字互换。同时,“地”字也可特别用来表示谓语的修饰语,与今天汉语规范语法中“地”字的用法一样。
⑦“得”字,则经历过一个不太一样的过程。其表示可能性或者结果与程度状态的含义,很可能来源于它的本来实词含义,即“得到”“获得”以及后来的引申义“能够”“完成”再经过一个虚词化的过程后,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结构助词。
⑧在古代用白话文写作的书籍中,这三者往往混用在一起,作者们似乎对此并不在意。这种混乱甚至持续到了近现代。白话文运动中,还曾讨论过是否应区分“的”“得”“地”“底”的用法,最终结论是可以依照个人喜好和写作习惯自行选用。胡适主张一律用的”;而鲁迅、胡适、老舍等人的作品,则是“的”“得”“地”不分。
⑩直到1956年,由中国政府主导编订和推广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才最终规定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的”“得”“地”三个字各自的语法含义与用途。从学术界的观点看,“的、地、得”的分工使得汉语书面语的表达更为科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回民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回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罗南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罗南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莘松校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最近下载
- 活性肽在运动营养补充剂中的作用.docx VIP
- 中考数学总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第7讲分式方程(00001)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pptx
- 四川省高职单招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公共关系》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docx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pdf VIP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 程楼小学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pdf VIP
-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马小跳玩数学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pptx
- 静脉留置针时间延长PDCA.ppt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2023最新).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