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浅析稷山高台花鼓的发展现状与艺术魅力
本文从稷山高台花鼓的渊源入手,通过分析稷山高台花鼓的渊源、表演形式、
表演内容、风格特点以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来向世人展示稷山高台花鼓这朵
瑰丽的奇葩。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它的发展现状与艺术魅力。鼓是精神的象征,
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稷山高台花鼓历史悠久,其诸多
形态产生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各种风俗活动中。稷山高台花鼓以“高、奇、险、
绝”的风格特点展示它原生态式的粗犷、豪放,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后
稷儿女敢为人先的豪迈精神。稷山高台花鼓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
的,也是世界的。它由民众所创造,为民众所负载,在民众中传承。稷山高台花
鼓是对中国传统花鼓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它具有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风格和特
点。稷山高台花鼓传承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精神。
标签:稷山高台花鼓发展现状艺术魅力
0引言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五千年文明从这里一路摇
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元声,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
三晋风流。在山西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孕育着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稷山高
台花鼓就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稷山高台花鼓是花鼓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
分,它是对中国传统花鼓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它具有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风格和
特点。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从石器
时代“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原始舞蹈,到今天敲响大江南北的各种鼓舞,描绘
了华夏鼓舞的悠久历程和鼓之舞之的鼓舞风姿。与此同时,也敲出了华夏文明的
锵锵鼓声,蹈出了炎黄子孙的跄跄舞风,演绎了神舟鼓舞的漫漫旅程。稷山高台
花鼓具有“高”“奇”“险”“绝”的风格特点,在晋南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受当地
人们的喜爱。在丰收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总要以稷山高台花鼓的表演来抒发自己
内心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历史长河中随着花鼓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花鼓艺术也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鼓舞合一的形式。花鼓艺术尤其在汉族民
间舞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都各有不同,
而且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文化色彩。山西省稷山县的“稷山高台花鼓”,
就是花鼓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一种。稷山高台花鼓既区别于其它传统花鼓形式,又
不失自身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风格特点展现
于世人面前。
稷山高台花鼓文化的精神内涵中蕴含着中华民族质朴、敦厚、乐观的民族性
格以及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审美意趣,可为中华鼓舞的典范之一。稷山高台花鼓既
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由民众所创造,为民众所
负载,在民众中传承。为此,本人经过实地考察学习、查找史料参考、与老艺人
交流等形式提出了这样一个论题,浅析稷山高台花鼓的发展现状与艺术魅力。
1稷山高台花鼓的渊源
稷山县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是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的故里。稷山历史悠
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几乎村村有戏台,年年闹红
火,鼓乐、脑阁、焰火、武术、摔跤……不胜枚举,高台花鼓就是其独特民间艺
术之一,基本形式根据稷山塔的形状编创,已有数千年历史。
稷山高台花鼓源远流长,最早为祭祀农神后稷的一种宗教活动。相传四千多
年前,圣人后稷于山西稷山教民稼樯,开启了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稷山人民为了
纪念后稷这位伟大的先祖,创造了祭祀稷王、欢庆丰收、祈愿平安幸福的高台花
鼓。
花鼓属于中华鼓艺术的一种,中华鼓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鼓声与雷声相比,有“鼓声可引来雨水”的巫术观念,
认为鼓声有助于春耕和农作物的生长。稷山县作为中华农耕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华夏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于此,开辟中国粮食之源。由此可见,鼓艺术的产生
与远古农耕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此看来稷山高台花鼓是中华鼓艺术最正
宗的发源地。[1]
稷山高台花鼓是花鼓艺术的一个分支,通俗地来讲,是指打花鼓者不仅要在
平地上表演,而且要攀登到叠加起来的道具板凳高台上表演。它与平地上花鼓表
演相比,更具有表演的技巧性和艺术的观赏性。
在稷山县,花鼓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逢年过节、赶庙会、闹红火,只要有
人群聚集的场所就一定有花鼓表演。表演者配合默契,气势磅礴,威风凛凛。强
奏时,鼓声震天,钹光闪烁;轻奏时,又如春雨滋润禾苗,给人们带来愉悦与鼓
舞,从而增强求得好年景的信念。这该是《系辞上·传》“鼓之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