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19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1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确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识吧,既然这样,那么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

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篇1

王淦昌1929年毕业于清华高校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高校,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高校、浙江高校任教授。1949年5月参与革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其次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讨论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讨论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试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讨论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篇2

回国后,王淦昌先在山东高校任教,后应竺可桢之邀来到浙江高校。抗战期间,浙江高校多次迁校,历经江南六省,辗转跋涉2600多公里,最终在遵义一座破庙扎根。

西迁之苦,千难万险不足言。但王淦昌从未停止过科学讨论。在简陋的环境下,他制成荧光粉——磷光硫化锌,为国家填补了科研空白。

当时的世界物理学界流传着“中微子”的传奇,但无人能证明其存在。王淦昌身受肺结核之苦,却在油灯下讨论中微子探测。1942年,美国《物理评论》杂志刊登了他的署名文章——《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引起了学界轰动,但由于国内试验条件有限,他未能付诸实践。

1953年,美国科学家莱茵斯受到这篇论文的启发,第一次在核反应堆中捕获到了中微子,并于199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王淦昌其次次与诺奖失之交臂。

1955年,王淦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王淦昌来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讨论所。他作为领队与12个国家的原子核专家组成讨论小组,发觉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震动世界。

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篇3

1963年正是王淦昌离开北京,来到位于青海草原的核试验基地的年份。在《从军行》的题记中,王淦昌曾写道:“余初来草原时,心情布满冲突。”对家人特殊是长期任劳任怨、无条件支持他的妻子吴月琴的愧疚和思念时常萦围着他。但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全部的儿女情长都会被临时抛诸脑后。王淦昌快速适应了茫茫草原上“战斗”般的生活,于是他仿照王昌龄的《从军行》,写下了“一战生擒吐谷浑”“不捧朝阳终不还”的豪迈诗句。

到1963年底,王淦昌已经来到草原10月有余,此时的他对草原生活有了更深的感受。在1963年12月所作的《草原礼赞》中,王淦昌笔触细腻地记录了他辞京西行这10个多月的心理变化。在诗的前面,他写道:“余于六三年初春辞京西行,迄今已历十月,十个月中,草原之变化极为快速,个人之感受亦甚为深刻。”

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篇4

一次学术报告会上,王淦昌听完报告会之后对会上提出的理论存在质疑,他想到一个试验方法来验证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试验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试验室,王淦昌没有条件就去找自己的老师提出这个试验。

导师听闻否定了他的猜想,并没有给他试验的机会,过了两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突然看到王淦昌的这个试验猜想,觉得其中进项试验,他通过试验发觉了中子(原子核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

查德威克因此荣获物理科学最高奖项诺贝尔奖,1934年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王淦昌没有遗忘自己的祖国,他放弃了德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的踏上回国之旅,他的举动让同事们特别不理解,他不知道王淦昌为什么抛弃优厚的工作回到那个破败落后的中国。

科学家王淦昌个人事迹篇5

1963年,王淦昌到广州开会,见到了陈毅副总理。陈毅副总理做了一个握紧拳头,然后猛地张开手掌的动作,问王淦昌:“你那个东西什么时候响?”王淦昌满有信念地答道:“再过一年。”陈毅副总理兴奋地说:“好,有了这个,我这个外交部部长腰杆就更硬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茫茫戈壁滩上,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火球,接着是轰轰轰的爆炸声……原子弹爆炸了!在观看所里的人们叫着、跳着,抱在一起,相互庆贺,王淦昌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后,过了两年8个月,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又爆炸胜利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进展最快的国家(前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美国用了7年4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这里面有王淦昌的心血,人们称他为核弹先驱。而他却说,这是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员。

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